放養轉變為圈養、西門達爾優質肉牛落戶小涼山、推廣人工授精、配套建設飼草種植基地,云南麗江寧蒗彝族自治縣引導彝族群眾科學養牛,促進肉牛養殖逐步從散養型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發展。
近日,記者來到云南麗江西布河鄉大溝村委會牛開地村民小組采訪,看到村民金古爾古原來養殖的12頭黃牛已經變成了8頭西門達爾牛。“原來養黃牛每頭只能賣3000多元,現在養西門達爾牛每頭可以賣2萬元。”正在給牛喂食的金古爾古告訴記者,今年7月,他賣掉黃牛加上貸款9.6萬元,引進8頭西門達爾母牛進行養殖。同時,對原來的牛圈進行改造,做到了一牛一圈舍。
在大興鎮拉都河村委會復元坪村民小組記者看到,由寧蒗欣旺畜禽養殖合作社投資150萬元建設的標準化圈舍已接近尾聲。“養殖規模可達200頭,先期從昆明引進70頭西門達爾牛進行養殖。”基地管理員劉冶國介紹,建設這個養殖場,主要是為引導周邊彝族群眾科學養牛做出示范和帶動。
寧蒗縣發展優質肉牛前景廣闊。縣委、縣政府通過引導彝族群眾轉變放養傳統習慣、引進優質肉牛品種、推廣人工授精、配套建設飼草種植基地,逐步營造了科學養牛的氛圍。目前,全縣已完成棚圈建設9.55萬平方米、貯草棚建設1.29萬立方米。先后引進256頭西門達爾牛,在大興、永寧、新營盤、西布河等4個鄉鎮進行示范養殖。同時,建設了4個肉牛凍精改良點,累計開展肉牛凍精改良286頭。累計建成多年生人工草地8.84萬畝、改良草地4.29萬畝、圍欄封育9.61萬畝。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