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已過,“柚”到一年豐收時。走馬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漫山遍野綠油油的柚樹上掛滿果實,彎腰笑迎柚農采摘,而在各大柚園的倉庫里,村民們則在“柚海”中奮戰,裝袋、封口、打包……臉上掛滿了豐收的喜悅。
梅州市梅縣區山多地少,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區,也是農業大區。該區金柚種植歷史悠久,素有“中國金柚之鄉”的美譽,經過數十年的發展,金柚已經成為梅縣區農業的區域品牌和支柱產業。數據顯示,2017年梅縣區金柚種植面積29萬畝,總產量55萬噸,總產值約29億元,農民人均金柚收入8800元,占人均收入的50%,其中,金柚種植區域內的比重更是達到了80%以上。金柚真正成為了村民們的“致富果”。
迎豐收 今年金柚總產量59萬噸比去年增產5%
驅車駛入梅縣區雁洋鎮南福村,可見村道兩旁停放著數輛大型貨車,成群柚農正擔著柚果前來裝車,他們走路有風,帶笑而來,滿臉盡是豐收喜悅。再往里走,站在山頭遠眺,漫山遍野綠油油的柚樹盡收眼底,山間不時傳來柚農的笑聲。
“來!快嘗嘗這剛下樹的柚子。”見到記者來訪,正在柚園里忙活的柚農楊欽鋒熱情地招呼道。楊欽鋒告訴記者,今年67歲的他種植金柚已有38年了,是村子里*早一批種植金柚的農戶。由于土質、氣候適宜,收入穩定,如今村子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金柚,柚樹也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
“家里3個女兒上大學,都靠這柚子樹!去年4月,我們家還在梅城買了套大房子。”楊欽鋒笑著對記者說,現在村里八成以上柚農或是蓋起了新樓,或是在梅城買了新房,就連年輕人也很少外出務工,都留在村里種植金柚。眼下,南福村又迎來了增產豐收,楊欽鋒家的沙田柚產量達到了4萬多斤,比去年增長了近兩成。
“你們家的柚子摘得怎樣了?”“摘了近一半了。”“口感怎樣?賣多少錢一斤?”在桃堯鎮麻壩村村民張發僅家中,三兩金柚種植戶正聚在一起討論柚子的管理和銷售情況。
“我們這里幾乎家家戶戶都種柚子,我家有1100多棵柚樹,今年總產量預計有12萬斤左右。”張發僅告訴記者,柚果的豐收離不開一家人的辛勤付出,也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近年來,雁洋鎮政府部門和金柚協會定期聘請專家、技術人員給大家授課指導,組織種植戶到種柚先進地區學習取經,并組建微信群交流管理技術,提高大家的種植技術。
“以前我總認為肥是施得越多越好,培訓完才發現這種做法是‘油多炒壞菜’。” 張發僅說,在手把手提高金柚種植管理水平的同時,雁洋鎮政府部門和金柚協會還積極引導大家“科學種柚、品牌售柚”,樹立“優質量、創品牌”的意識,推廣標準化種植。“現在我們大多使用生物有機肥,大家也舍得投入,柚子質量好了,價錢自然也能賣高,大家都有這個共識。我們柚子的售價每斤比其他地方都高出幾毛錢。”
以管理提升質量,以質量樹立品牌,以品牌贏得效益。近年來,梅縣區不斷加大投入,通過項目和政策推動,大力培育、扶持金柚經營主體,支持企業創品牌、樹品牌,鼓勵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在此基礎上,堅持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金柚標準園建設、十大優質金柚園評比、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項目為抓手,促進金柚產業提質增效。
“今年是我們梅縣金柚的豐產年,相比去年增產5%左右。”梅縣區金柚協會會長李永生介紹,今年梅縣區金柚種植面積約29.4萬畝,總產量達59萬噸。
促脫貧 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4500元
在丙村鎮鄭鈞村,貧困戶郭志勇頭戴草帽、卷起褲腳將剛下樹的金柚搬運上車,談起今年金柚的收成,他滿是汗水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今年沙田柚約有2.6萬斤,他以每斤高出市場價2毛的價格幫我們收購。”
郭志勇口中的“他”,便是廣東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阿海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亮海。從2013年開始,他便帶領村民們種植柚子、管好柚子、增加收入。“我也是鄭鈞村人,我們村是省定貧困村,不少村民都沒有固定收入,我覺得自己有義務拉他們一把。”李亮海說,去年他與村里的13戶貧困柚農簽訂協議,按質定價回收他們的柚果。
“今年我們家全部柚子都賣給了李老板,我們只管種好柚子,品質上去了,價格自然就高了,根本不用擔心銷售問題。”郭志勇說,在種植過程中,李亮海還經常組織柚農們開展種植技術培訓,提高種植管理水平。“有時候不夠錢買肥料,李老板都會先賒給我們,有些柚農想要擴大種植規模,他也愿意將錢借給他們。”郭志勇說。
除了合作社的幫扶,農業部門和丙村鎮同樣也有大動作。郭志勇告訴記者,每年扶貧工作隊都會根據貧困戶種植規模和意愿,發放樹苗、肥料、農具等生產資料,梅縣區農業局也經常組織農技專家開展培訓、實地指導。“今年就領到了2000多斤肥料和160多條柚樹苗,接下來也打算進一步擴大種植規模。”郭志勇說。
以金柚產業帶動貧困戶增收脫貧,丙村鎮并不是孤例。2017年3月,松口鎮立足本土特色資源優勢,與廣州農財大數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成立了“馱娘柚”扶貧產業園,把貧困戶納入產業發展體系,對該鎮39個非重點村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185戶共610人實施為期6年(2017—2023年)的產業扶貧項目。
梅州市農管家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經理徐海華介紹,扶貧產業園以金柚產業為主導,通過“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扶貧模式,連續6年向貧困戶發放入股分紅,生產期間優先照顧貧困戶務工。目前,項目共投入資金500萬元,收益率約為8%,2017年貧困戶人均獲得分紅787元。
在此基礎上,產業園還以“訂單”作為連結,與貧困村、貧困戶簽訂農產品購銷協議,以高出市場價一至兩毛的價格收購柚果,進行統一出售。“今年我們以1.7至2.3元/斤的價格收購貧困戶的沙田柚,目前已經收購了7戶共16萬斤。”徐海華說。
丙村鎮、松口鎮只是梅縣區開展金柚扶貧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梅縣區共遴選了18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村結對幫扶,通過訂單生產、技術指導、吸納就業、資金入股等方式,與貧困戶形成穩定的產業幫扶共贏機制,帶動了1300多戶貧困戶增收脫貧,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4500元。
補短板 撬動社會資本打造金柚產業園
隨著梅縣區金柚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深加工能力不夠強、品牌不夠響、輻射帶動能力不強等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日益凸顯,梅縣區金柚產業也走到了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
鑒于此,2015年,依托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創建契機,梅縣區利用政策扶持資金進行項目獎補,以800萬元財政資金吸引1億元社會資本,建成了占地300畝的梅縣金柚產業園,吸引了28家企業、專業合作社進駐,形成集信息化柚果交易、現代自動化柚果倉儲于一體的規?;忎N平臺。
“產業園建成以后,除了原有合作客戶外,每年都有不少來自湖南、廣西、四川以及珠三角等地的客戶前來采購。”梅州市梅縣區眾信水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廖志君告訴記者,2014年,該合作社的銷量僅250萬斤;2015年,產業園落成,銷量便突破了1000萬斤。去年各類柚果的總銷量更是達到了1300萬斤,銷售額達3000萬元。
數據顯示,2017年,梅縣金柚產業園以5000萬斤總存儲量流轉銷售了1億多斤柚果,產值達2億多元,同時還帶動了1000多勞動力就業。
在此基礎上,今年,梅縣區還利用5000萬元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資金,通過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金、農擔資金,撬動社會資金和金融資本2億元,完善升級產業園各項建設,將梅縣金柚產業園打造成為集金柚初、深加工,金融電商,科技文旅,招商融資等功能于一身內的復合型、技術創新型省級現代金柚產業園,促進資源要素聚集,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根據*新制定的《梅縣金柚產業園實施方案》,產業園初步規劃打造電商物流集散中心、深加工科研大樓、新農人培育基地三大功能區。其中,承建單位廣東十記果業有限公司將聯手順豐速運在產業園內共建“月亮+”現代農業電商孵化中心,采取電商—微商—物流等新型營銷模式拓展市場,推動“互聯網+金柚”模式。
此外,順豐速運在梅州首期已投入3000萬元構建梅州現代農業綜合物流商流前期“落地”平臺,至目前,梅州已經建立3個“月亮級”預處理中心和247個“星星級”集散平臺。預計到2019年,占地面積10000平方米的“太陽級”梅州市順豐集散中心將全面建成。“三級物流體系”的構建將有效打通物流瓶頸這個“腸梗阻”,解決農產品“產出來”“運出去”“賣出去”等問題。
在金柚精深加工方面,梅縣區將聯手丸美集團打造多條全自動化、智能化、現代化高水平初加工生產線,研發生產化妝品基材、柚香型洗滌用品、柚子味調味品、柚子吸味劑等多元化系列產品,延伸金柚產業鏈、提升產品附加值。
新農人培育基地則立足于梅縣區現代農業電商示范園優勢,為涉農入園人才提供有針對性的創業輔導、技能培訓、政策咨詢等便利服務,以專業培訓等方式,引導大學生、返鄉農民工創辦領辦家庭農場林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梅縣區新型農業人才培育教育。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