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湖南攸縣網嶺鎮的千畝油茶苗木基地,健康肥厚的葉片,在暖陽的照耀下泛著金光。
攸縣油茶培育已有800余年的歷史,經過多年的發展,逐步壯大成具有一定品牌效應的攸縣油茶產業。網嶺鎮地處攸縣中心,屬于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土壤以沙質土為主,特別適合中小幼苗木栽種。多年來,網嶺一直致力于油茶產業的發展,在外從事苗木嫁接工作的農戶帶回了苗木種植和嫁接經驗,經過不斷探索和創新,總結出了一套成熟的苗木種植經驗和技術,油茶種植產業頗具規模,成為了當地的支柱產業,百姓的主要致富門路。
目前,全鎮油茶種植面積達3000畝,育苗農戶200余戶,主要以散戶為主,種植面積50畝以上的20家,其中100畝以上的5家,新蘭苗木培育專業合作社種植面積達300畝。此外,桂花、紅葉石楠等苗木種植面積達1000畝。苗木產品和種植、嫁接技術遠銷江西、廣東、廣西、云南等14個省份,全鎮苗木年產值達1.5億元。
據了解,網嶺油茶產業主要以一年生和二年生油茶苗木培育為主。每畝固定成本投入約4萬元,可培育油茶苗10萬株,3000畝油茶苗培育,可帶動周邊鄉鎮勞動力4萬余人次,每年可為當地群眾創收近7000萬元。隨著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農戶種植的積極性也不斷增強,種植面積逐年增多,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出現了專業的銷售隊伍和技術外包隊伍。
“為推進網嶺苗木產業的健康持續發展,網嶺人一直在積極地探索與創新。”網嶺鎮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未來,網嶺鎮將依托油茶品質高,地處攸縣乃至株洲中心腹地的優勢,可發展集產、學、研為一體的培育科研基地,設立1-2個面積約600畝的采穗點,方便網嶺及周邊鄉鎮種植戶的采穗工作,保障油茶品種的高品質。
此外,發揮苗木協會組織、協調、服務及搭橋的智能,將零散、自發的市場變的有序、集中,提供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社會化服務,做好市場和銷售網絡建設。打造2000畝集科研、種植、加工、貿易于一體的油茶示范林,村民、集體等以股份制形式自愿入股,讓網嶺油茶形成品牌效應。
同時,還將在技術指導、植物檢疫、苗木調運等方面,爭取林業部門的支持,申請在網嶺林業站設置辦理點,并爭取國土部門的支持,加強土地流轉,在規劃、城管執法、交通、供水、電力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為網嶺苗木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