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宿遷市質監局圍繞發展現代農業,深入推進“標準化+農業”行動,從政策扶持、標準引領、示范帶動等方面以農業標準化建設推動*脫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加大政策扶持,夯實標準項目基礎。2013年,宿遷市出臺《關于加快實施技術標準戰略的意見》,對通過國家、省、市標準化示范區驗收的分別資助10萬元、5萬元、2萬元,通過國家、省級標準化示范試點驗收的分別資助8萬元、2萬元,對提出省級地方標準或技術規范研制項目得到立項許可并發布的獎勵3萬元,爭取省給予立項的國家、省農業標準化示范區每年8萬元、省級地方標準每項3萬元補助等等,近年來共資助或獎勵補助項目資金近900萬元。同時,市、縣(區)加大對示范區基礎設施、技術培訓以及電商平臺的資金投入,推動了各農業標準化項目落地開花。
發揮標準引領,推動農業生產提質增效。以農業技術標準為核心,集合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生產操作規范,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積極推廣采用國家、行業、省級等先進標準,組織市農科院等單位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市級地方標準。累計推廣實施農業方面國家、行業、地方標準247項,制定省、市農業地方標準36項、75項,初步建立了農業標準體系。通過提高農民標準化生產技能,規范生產措施,控制農藥殘留,推動了無公害、綠色農產品和有機食品的生產,確保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了農業供給質量和效益。
增強示范帶動,推動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圍繞全市特色和優勢農副產品,深入開展國家、省、市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采用“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示范模式,運用高效標準化種養技術,實現農業產業生態循環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去年以來,宿遷市質監局指導掛鉤幫扶村建成淺水藕種植標準化示范區和冬小麥種植標準化試點,帶動近100名富余勞動力就業,推動16戶貧困戶脫貧。截至目前,宿遷市共建成農業標準化示范區101個,其中省級以上41個,示范領域涵蓋宿遷市主要農副產品,覆蓋種養面積近90萬畝,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示范區畝均效益顯著提升,示范區農民年人均增收超過600元。
探索有效路徑,推動*脫貧取得實效。在全市開展*扶貧標準化試點,宿豫區*扶貧標準化試點近期獲國家標準委批準立項。研究制定《低收入農戶認定工作規范》和《低收入農戶動態管理規范》兩項市級地方標準,為低收入農戶的認定和動態管理提供標準。在全市篩選并確定6個*扶貧標準化項目,補助承擔項目的貧困村12萬元建設資金,并選派專業技術人員幫助建設,力爭探索出一條*脫貧的有效路徑。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