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常使用的殺蟲劑——新煙堿類殺蟲劑能有效挫敗很多農作物害蟲,但同時對關鍵傳粉者——蜜蜂產生了潛在影響。高劑量的神經毒素會傷害蜜蜂的記憶和收集食物的能力。如今,利用一項創新性的追蹤技術,研究人員證實,新煙堿類殺蟲劑會廣泛降低大黃蜂蜂群的活躍度,使它們不太可能照顧幼蜂,蜂群調控巢穴溫度也變得更加困難。此項發現或幫助闡明了一個長期存在的謎題:殺蟲劑如何傷害蜂群。
美國哈佛大學動物行為生物學家James Crall想分析蜜蜂暴露于新煙堿類殺蟲劑后的集體行為。不過,這并非易事。過去追蹤蜜蜂的努力涉及將顏料涂在蜜蜂身上、錄制短視頻,然后仔細分析這些行為并為其做注解。“拍攝一個5分鐘的追蹤視頻都很困難。”Crall說,“連續多天追蹤多個蜂群更是難以想象的事情。”
Crall及團隊借助于其在哈佛大學念博士時編寫的追蹤軟件,找到了解決辦法。他和同事將有著獨特模式的3×4毫米標簽粘在上百只大黃蜂的后背。*終,利用一個果蠅實驗室的機器人設備,他們組裝了一個擁有兩臺高分辨率攝像機的可移動平臺。這些攝像機能定期“窺視”十幾個大黃蜂蜂群、挑選出帶標簽蜜蜂的運動,然后將其傳到電腦上用于分析。
隨后,該團隊為9個蜂群提供了糖漿,其中摻有濃度為十億分之六的新煙堿類殺蟲劑——吡蟲啉。這些蜜蜂可在任何想進食的時候“享用”糖漿。在為期12天的試驗中,蜜蜂及其社會互動的總體活躍程度減少。比如,對照蜂群的蜜蜂將夜晚約25%的時間用于照料幼蜂,而進食了殺蟲劑的蜜蜂在這方面花費的時間減少20%。研究人員在日前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了這一發現。
該團隊還發現,昏睡在夜晚變得莫名強大。在進一步的試驗中,Crall和同事證實,吡蟲啉阻礙了蜂群調控巢穴溫度的能力。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