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天貓統計數據,2018年“雙十一”新疆交易金額達15.44億元,對外銷售總額同比增長67%。新疆人通過第三方電商平臺銷售的商品主要是干鮮果品等特色農副產品,*受歡迎的特產是堅果炒貨、冰糖心蘋果、黑蜂蜂蜜、長絨棉被芯、庫爾勒香梨等。
從2012年的2.7億元到今年的15.44億元,用今非昔比、超乎想象來形容新疆特色農產品搭乘電商快車銷量突飛猛進的戰績,一點也不為過。十年前,在新疆,或許有人還不明白電商為何物;十年后,越來越多的農民“華麗轉身”變成電商達人,依托互聯網銷售新疆特色農產品,不僅改變了自身貧困落后的現狀,更實現了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家庭命運的改變。電商扶貧成效有目共睹。當下,我們更應該思考,如何讓電商扶貧之路越走越寬,更好地為新疆各族群眾謀福利,為脫貧攻堅、經濟發展助力。
“要想富,先修路,電商是條快速路。”電商企業參與扶貧工作,核心是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解決農產品流通問題,讓貧困地區有產就有銷,讓農民多勞能多得。近年來,新疆以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建設為抓手,通過組織疆內外大型電商平臺和企業與南疆四地州深度貧困縣進行*產銷對接,建立農產品“上行”聯動機制,拓寬貧困縣特色優質農產品銷售渠道,促進貧困戶增收脫貧,讓電子商務發展成果惠及更多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促進貧困地區產業發展、貧困戶脫貧增收。
“以前我們種的甜瓜只能到公路邊、集市上賣,浪費時間不說,效益也不是太好。今年通過縣上的電商,我們足不出戶就把甜瓜賣出去了,心里甭提有多高興。我現在脫貧的信心越來越強。”一位普通村民的感受代表了所有享受過電商扶貧紅利的人的心聲。2015年,新疆啟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2017年,新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和網購額同比分別增長48.49%和86.82%。這些數字是被量化了的幸福感,也伴隨著農民的價值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成績固然可喜,但我們依然要看到,新疆電子商務發展仍處在簡單、粗放的“初級階段”,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比如,電子商務升級改造特色產業的能力未能充分發揮,仍局限于個別領域且發展不平衡,超過半數網商集中在林果產品銷售領域,旅游產品、工藝品、農畜產品等特色產品的網上銷售比例較低。這些都充分說明,我們必須想方設法拓寬電商扶貧之路,讓更多人*限度地享受互聯網的紅利。
我們不妨多向先進地區學習取經,集思廣益,積極探索如何通過互聯網將全區所有貧困地區的農田,與城里的寫字樓、居民小區連在一起,建立起一套可持續的電商扶貧機制。無論何時,贏得市場的是品質。從源頭抓好品質,就要培養更多職業農民、專業工人,以此保證我們有更多優質的、種類繁多的、各有特色的優勢產品來占據網絡市場。除此之外,還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積極培育電商人才,讓電商扶貧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順暢。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