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遼寧獐子島集團在獐子島海洋牧場進行了規模化香螺底播增殖生產,一枚枚長勢良好的香螺苗種,跟隨勻速航行的底播船只,在工人們的精心播撒下,慢慢沉入確權海域內。經過3年的自然成長期后,再對它們進行采捕收獲。此舉表明,獐子島集團在規劃蝦夷扇貝底播區面積壓縮同時,正在擴大香螺品種的增殖規模,從而促進海洋牧場多品種可持續發展。
此次底播增殖的香螺苗種均由集團內育苗企業自育而得。自今年5月30日開始,公司海珍品原良種廠從海上采集種螺自然繁育卵袋,相繼進庫香螺卵袋達7000余公斤,到8月初稚螺逐步孵化出來,并在良種車間進行集中培育。培育后期,利用鮑魚苗育車間,在池底鋪設細沙并進行流水培育,模擬海底自然環境,并投喂自然飲料,以增強香螺苗種底播前的適應性,達到提高底播成活率目的。到出庫底播時,香螺苗種的規格已達到1.2厘米,并且是連續第三年實現了規模化生產。
北緯39°獐子島海域出產的海螺被稱之為香螺,屬溫水性大型螺類,是獐子島海域“土著”品種,產量較高,并以其特有的品質在市場上高于同類產品價格,深受消費者青睞。鑒于其市場需求前景,獐子島集團在多年前就開始對香螺進行人工繁育研究,針對香螺特性制定了相應的底播標準和增殖策略,并在近幾年持續進行了適量增殖生產。通過“海洋資源養護為主,育苗底播為輔”的生態養殖模式,平衡生態系統,提高獐子島海域的香螺產量。
在采捕過程中,獐子島集團對香螺的規格嚴格把關,規定只采捕8.5公分以上的香螺,少于這個規格的香螺就會被再次投放到海中,繼續生長,實現科學有序采捕,確保市場供給產品品質。
在今年的香螺采捕中,生產單位還創新模式,利用采捕生產附帶的小紅蟹當做餌料進行香螺籠釣生產,而不再從外部購買釣餌,此舉在穩定香螺產量的同時,明顯節省了成本。依據9月份香螺產量測算,當月就節省餌料成本50多萬元。
“資源”與“科技”的相得益彰,使香螺這一優質品種成為獐子島海洋牧場規模化增殖的品種之一,將給予獐子島集團海洋資源可持續支撐和可觀的經濟效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