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海南,風和日麗。在海南省臨高縣皇桐鎮洋黃村外,千畝果蔗隨風搖擺,黑色的蔗身,綠色的蔗尾,遠遠望去,猶如千軍萬馬挺直了身體,接受人們的檢閱。“今年的果蔗長勢好,產量高,肯定是一個豐收年!”臨高洋武果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吳光彪笑呵呵地說。
得益于皇桐鎮委、鎮政府大力實施“基地品牌化、產品品牌化”的工作思路,洋黃村的“武城果蔗”暢銷瓊西,成為當地助力扶貧和農民增收的品牌農產品。
3年來,皇桐鎮圍繞“兩基一品”的工作思路,積極推動特色扶貧產業,截至今年10月,全鎮626戶貧困戶中,已有604戶實現脫貧,為明年的扶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深挖旅游資源
打造鄉村旅游產業
皇桐鎮土地肥沃,海榆西線穿插而過,毗鄰西線高速,擁有古銀瀑布、美巢古村等知名景點,但農業仍處于自給自足的狀況,鄉村旅游也是不溫不火。如何利用本地的資源和區位優勢,發展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讓當地老百姓早日脫貧致富,跟全國人民共奔小康,成為皇桐鎮領導班子認真思考的問題。
2015年5月,從東英鎮調任皇桐鎮委書記的王開博經過實地考察和調研后,提出了打造“兩基一品”,即“農業基地和鎮墟基礎設施建設、產品品牌化”的工作思路。
古銀瀑布是古代“臨高八景”之一,系平川落差而形成的天然瀑布,其從懸崖飛瀉而下,鎖住洞口,猶如《西游記》中的水簾洞。但長期以來,因交通不便,基礎設施不完善,來游覽的客人很少,無法產生經濟效益。
2016年,我省提出實施“美麗海南百千工程”,重點打造百個特色產業小鎮,建設千個宜業宜居宜游的美麗鄉村。為此,皇桐鎮制定了皇桐鄉村文化旅游特色產業鎮發展規劃,決定深挖當地旅游資源,以旅游帶動當地農民增收。
2017年,皇桐鎮積極爭取縣政府配套旅游資金400萬元對古銀瀑布進行升級打造,完善旅游基礎設施,修建了長1公里多的臨水棧道,擴大了游覽景區,修建了餐飲服務區,同時發動居仁村村民讓出20多畝土地作為停車場,解決了無地停車的難題。
古銀瀑布的升級改造帶來的經濟效益明顯。今年國慶黃金周,平均每天超過8000人次前來游玩,帶動周邊村民增加收入。居仁村黨支部書記、古銀瀑布景區負責人王運圖說,居仁村共有30位貧困村民在景區干活,隨著古銀瀑布的基礎配套設施不斷完善,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游玩,今后村民們也能吃上了旅游飯,從而脫貧致富。
除了瀑布,皇桐鎮還在金波村建設了200畝荷花扶貧產業基地,建設了美巢古村等一批美麗鄉村,以美麗鄉村建設助推貧困村脫貧攻堅。如今,皇桐金波荷花、古銀瀑布、美巢古村落、松柏古戲臺等一處處鄉村旅游景點受到廣大游客的青睞和點贊,成為臨高夏季旅游的好去處。
“通過對古銀瀑布、美巢古村落、松柏古戲臺等景點、古跡的挖掘和提升,樹立‘千古瀑布、詩盈美巢、戲起松柏’的皇桐文化形象定位,爭取納入西部旅游珍珠鏈的版圖。”王開博說。
打造品牌農業
助農增收致富
在打造鄉村旅游產業的同時,皇桐鎮領導班子深知,只有調精調優產業結構,打造皇桐農業品牌才能有效增加農戶的整體收入。于是,結合本地的資源和區位優勢,制定了“兩基一品”的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思路,建立了“牛大力”“皇桐皇橙”“武城果蔗”“中林香芋”“種桑養蠶”五大農業生產示范基地。
同時,大力實施“基地品牌化、產品品牌化”戰略,積極主動與工商部門溝通,走“商標富農”路子,深入推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商標”的利益聯結模式,通過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生產、統一商標,來培育、打造本地產品,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目前皇桐鎮共成立了皇桐果蔗、中林香芋、皇桐皇橙等23個專業合作社,涌現出了“皇桐土雞”“武城果蔗”“皇桐皇橙”等一批經濟效益好、帶動輻射強的知名品牌。
此外,皇桐鎮引進海南富方牧業有限公司,創建乳酸菌黑山羊養殖基地,帶動當地農民參與養殖,增加收入。為了多渠道銷售農產品,幫扶單位省煙草專賣局在富雄村創建和開通了臨高縣*電商平臺——皇桐農鮮匯,幫助皇桐鎮農副產品搭上了“互聯網+”快車,銷往島外。
在全力打造農業基地和農業品牌的同時,今年該鎮投入3000多萬元,對皇桐墟的主街道進行立面升級改造,拆除亂搭亂建建筑物96處,面積達4500平方米,特別是拆除了位于鎮中心幼兒園前面道路的老房子,徹底解決了幾十年的歷史遺留難題,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贊賞。
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如今皇桐墟的街道變得干凈整潔,居民安居樂業;精心打造的景點和美麗鄉村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游客,同時還打響了一批農業品牌,為當地農民增收增加了新路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