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黑色的軟管鋪在菜地里,水閘門一開,抽水機從水池里抽水加壓,水從軟管上的細孔直噴而出,撒落在田間。這是記者日前在廣東平潭四季綠蔬菜生產基地看到的一幕。這水不是普通的灌溉水,是融入了可溶性或液體肥料的水,可浸潤作物根系發育成長區域,把水分、養分按比例直接供給作物。與傳統施肥灌溉相比,這樣的水肥一體化設施平均每畝節水60-80立方米,節約肥料16公斤,還可以增產20%,即每年每畝約可節支增收2000元。
而在廣東惠州惠東縣荔龍種養專業合作社果園里,荔枝樹上掛著一塊塊黃板,表面粘附了密密麻麻的“黑點”,一個個“路燈”矗立在旁,成為荔枝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理事長盧永泉告訴記者,誘殺害蟲旨在降低農藥施用量和施用次數。“之前果園一年用藥次數較高,現在用藥次數每年可減少3次左右。”
據了解,自2015年農業部(現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到2020年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方案》,日前農業農村部又聯合生態環境部印發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計劃》,該方案明確到2020年全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負增長,化肥、農藥利用率均達到40%以上。廣東省經過近三年的示范推廣和科普教育,化肥農藥的減量使用已經成為種植產業的常態。目前,減量增效、科學種植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種植戶所接受,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應用、有機肥替代化肥、統防統治、綠色防控等技術日益被廣泛采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