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農產品種植大國,但中國農產品的出口卻剛剛起步,要想更好地走出國門,還要面臨諸多挑戰。
首先就是如何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一方面,不同國家和平臺對食品類的各種標準、規范都不相同,特別是歐美國家對農產品的要求更是非常嚴格。如果不在源頭端建立一套符合消費市場的食品安全機制,非常容易“踩雷”。另一方面,農產品屬于在流通過程中容易受損變質,如果沒有合適的包裝、倉儲、運輸條件,特別容易產生農產品安全風險。
其次是如何實現農產品品牌化。目前中國的農業結構仍是以小農經濟為主,農業產業化水平相對較低。農產品雖然大部分完成了產品化的過程,但品牌化程度還遠遠不足。對于跨境電商而言,農產品由于其區域性生產和本身附加值低的特點,必須通過品牌化模式才能有足有的溢價空間支撐跨境銷售。
再次,如何解決農產品跨境物流成本問題。跨境電商的特點是多批量、小批次、采購周期短、對物流速度要求比較高,不同于工業品,農產品在跨境流通中,其物流成本非常高,一般會占銷售額的30%左右。如果采用直郵運輸,覆蓋的海外市場范圍有限,成本比較高;而采用海外倉備貨模式則對海外倉儲管理的要求非常高,無形中也增加了出口產品的成本。
*后,人才問題。相比于其他工業品,農產品跨境銷售需要既懂跨境電商又懂農產品的人才,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中,基本沒有相關資源專門培養此類人才。大多是靠農產品經營者自己摸索學習的,從學習的成本和成長速度來看,遠遠落后于跨境電商的發展,這也是制約農產品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原因。
無論是跨境電商還是內貿電商,農產品上行都是社會所關注的熱點。跨境農產品出口仍面臨著重重障礙,但在市場、技術、政策等的推動下,中國農產品出海定會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