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間,通過科技支撐產業發展,海南省白沙縣青松鄉擁處村的貧困發生率由55.6%下降到0.3%,村民人均收入從4500多元增加到7400多元。2018年初,全村已順利脫貧。
擁處村是海南典型的黎族村落,地處海南省中西部山區,距白沙縣城54公里,交通極不便利。2014年底統計,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98戶836人,貧困發生率為55.6%,遠高于全省8.5%的平均水平,是名副其實的深度貧困村。
2015年起,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連續選派三任*書記駐村開展扶貧,幫助村民強黨建、謀產業、固民生。經過三年努力,擁處村形成了以黨建引領各項事業,以科技助推產業提質增效,以傳統農耕文化旅游帶動產業升級的良好發展態勢。
基層組織老齡化嚴重,缺乏領頭羊,是制約擁處村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熱科院品資所駐村*書記黃海杰到村里做的*件事就是,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吸引年輕人回村干事。
為了摸清村情民情,說服村里有能力的年輕人參加村委會競選,黃海杰一到晚上就自帶肉菜到村民家做飯吃,飯后便叫大伙到村委會院子里喝茶乘涼。經過一個多月推心置腹的交流引導,新一屆擁處村兩委班子增加了不少年輕人。
在熱科院三任*書記的引導監督下,擁處村將黨建工作融入到貧困識別、低保評議、環境衛生、危房改造、基建工程和產業發展等工作中。村黨支部也成為白沙縣*個連續三年榮獲“五星黨支部”的行政村。
脫貧攻堅離不開產業支撐。擁處村有6000多畝橡膠林,但由于膠價多年低迷,再加上管理粗放、產量較低,村民棄割棄管現象普遍,增收乏力。產業發展要考慮長短期結合,從長遠發展來看,林下經濟是出路;短期內加強培訓、提高村民橡膠種植管理水平見效*快。為此,熱科院扶貧專家組深入調研,根據擁處村山多地少的資源特點,提出了“橡膠保收、山蘭增收、益智創收”的發展思路。
黃海杰出說,經過熱科院三任*書記的努力,一是發揮熱科院品資所的種質資源優勢,先后引進26個山蘭稻品種在村里試種,*后篩選出2個抗倒伏和性較好的品種,將產量從每畝200多斤提高至600多斤;二是在橡膠林下套種南藥益智和生姜,同時教會村民育苗技術,改變其每年上山挖野生益智苗或等政府免費發苗的狀態,讓生產有保障;三是教會村民測土配方施肥、砍草蓋頭、修環山橫、壓青等膠園管護技術,引導村民科學種植,干膠產量增加了30%。
擁處村村民吉亞才說道,在熱科院引導下,村里成立了仙婆嶺種養專業合作社,整合所有產業扶貧項目抱團發展。為了提高山蘭米的附加值,熱科院給合作社送了一套碾米和真空包裝設備,幫助合作社注冊了“青香谷”商標,開展QS認證,帶領村民參加海南冬交會,擴大品牌知名度。2018年初,“青香谷”山蘭米榮獲白沙縣“十大特產”稱號,組織對接電商企業以每斤稻谷6塊錢保底收購村民的山蘭米,每年為村里增收近30萬元。今年,*書記黃海杰又為合作社爭取到了火龍果示范種植項目,帶領鞏固戶種了50多畝火龍果。
同時,熱科院還充分挖掘擁處村的黎族傳統農耕文化和綠色生態資源,聯合政府和社會力量連續舉辦了三屆“啦奧門”慶豐收山蘭文化節。依托當地特有的長桌宴、黎族服裝秀、竹竿舞、對酒歌等黎族民俗,每年都能吸引近千名游客參加,村民自家的土特產也成了搶手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