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冬季的到來,旅游市場進入了傳統意義上的淡季,民宿的生意也跟著淡了下來。很多民宿一到冬天就處于休業狀態,許多房東也正在經歷讓人瑟瑟發抖的寒冬期。旺季“撐破肚”,淡季“鬧饑荒”,這似乎已經成為民宿業的普遍現象。民宿的淡旺季癥結真的無法破局嗎?如何讓鄉村旅游在寒冬里也過得溫暖?這要抓住民宿差異化的核心,想盡辦法維持住這個核心。
“民宿”兩個字,*個字是“民”,指的是特定居住區域的人,他們應該維持特定區域的生活狀態,這種差異化是吸引城里人游玩的根本。舉個例子,北方冬季到來大家怎么生活的?是不是生爐子、睡火炕、蓋大被子,然后冰天雪地走一走,回到屋里暖暖手?如果是這樣,民宿也要保持這種特定的生活狀態繼續吸引游人。
當然,冷對人們的熱情很有殺傷力,有些人的確是受不了冷,所以要想盡辦法讓前來游玩的人們感到不冷,同時又能感受到冷的時候當地人是怎么生活的。做到這些也有辦法:
一是運用科技,避開季差。手段有很多,比如溫室。隨著技術發展,溫室的功能定位已經逐漸由單一的農業種植,發展成為以溫室設施為載體,以恒溫環境為賣點,以全時休閑度假為理念,集生態觀光、休閑娛樂、旅游度假、科普教育、農業種植等為一體的綜合性智能溫室。想想看,外面冷風吹,在溫室里賞花喝茶,要體驗寒冷就出去轉轉,是不是悠哉悠哉呢?
二是充分利用民風民俗。通過民俗展示、創意集市、土特產品展銷集市、民俗游戲等形成的消費結構是冬季匯集人氣的重要模式。
三是項目體驗活動。主要針對家庭出行,用家庭的氛圍打敗冬日的寒冷。比如即使是養豬的場所,也可以巧妙的設置變身為小豬訓練園,成為可供小朋友觀賞的地方。每天,飼養員按時把豬放到園里活動,小朋友們可零距離接觸觀賞小豬,同時可在飼養屋喂養小豬。小孩子玩得開心,大人們也樂在其中,至于不是特別厲害的寒風,估計早就忘在腦后了。
除了這些,發展冬季民宿還有一些辦法,如研發特色美食,人工造景,營造拍照的好去處等。經營者都希望民宿的資源使用效率和收益*化,想淡季不淡,核心是以“民”為本,采取各種方式維持住民宿的差異化。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