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緊緊圍繞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特色資源優勢,搶抓政策機遇,將電子商務與產業脫貧深度融合,積極創新電商扶貧新模式,發揮電商推動產業結構深度調整和助農增收的主渠道作用,不斷夯基礎、建體系、搭平臺、強品牌、育人才,著力培育蘄艾和農副特產網銷品牌,提高其品牌影響力、市場競爭力,助推農村電商持續健康發展。
一、蘄春縣情
蘄春縣地處長江中游北岸,大別山南麓,版圖面積2398平方公里,轄15個鄉鎮辦、2個省級開發區和1個*濕地公園,總人口103萬人。該縣是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大別山片區扶貧開發重點縣,現有重點貧困村136個,貧困人口7.15萬戶16.12萬人。2016年被商務部列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后,該縣大力推進電商扶貧工作,截止2017年底,已實現76個貧困村出列,85032人脫貧,通過發展蘄艾產業和電商扶貧,帶動54423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增收。今年被省商務廳、農業廳推薦商務部批準為“全國農產品電商出村試點縣”,10月份獲得全國“電商百強縣”第59位,全省排名*。蘄春還有“四張名片”:一是醫圣故里。明代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就誕生在這里,《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醫藥巨典”和“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2011年,《本草綱目》與《黃帝內經》一同入選《世界記憶名錄》。今年5月26日該縣成功舉辦紀念李時珍誕辰500周年系列活動,30多個國家中醫藥研究專家學者1000余人參加了紀念活動。二是教授名縣。蘄春歷來崇文重教,名人輩出。上個世紀以來,從蘄春走出去的教授有4300多人,黃侃、胡風是他們中的杰出代表,被譽為教授縣。三是王府勝地。蘄春建縣2200多年,以州領縣1080年。明代在蘄州設荊王府,歷十代,傳198年。吳承恩在荊王府任紀繕時完成《西游記》后13回,蘄春也是《西游記》的成書地。四是中國艾都。《本草綱目》中記載的1892種藥物,蘄春境內有700余種,是名副其實的華中藥庫。2016年,被中國中醫藥協會授予“中國艾都”稱號。2017年,被國家旅游局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單位”。
二、主要做法
蘄春縣縣委、縣政府積極創新電商*扶貧模式,探索出一條以大健康產業為主導,以蘄艾特色產業為支撐,以一村一品特色農副產品為補充的電商脫貧之路。
(一)“四動”并舉齊抓共管。一是大員帶動。成立由縣長任組長,分管副縣長任副組長,商務、農業、財政、扶貧等22個部門以及15個鄉鎮辦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電商扶貧工作領導小組。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帶頭在全國各大電商平臺、網絡新媒體上宣傳推介蘄艾區域公共品牌,突出“養生蘄春,從艾出發”,擦亮“養生蘄春·中國艾都”名片,讓這顆神奇的小草深入千家萬戶。11月2日,在湖南長沙舉行的全國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推介會上,蘄艾榮獲*名的好評,現場獲得155萬公斤訂單。二是政策驅動。蘄春縣委縣政府專門出臺《蘄春縣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扶貧政策》、《促進農村電商加快發展實施方案》、《推進電商扶貧工作方案》等指導性文件,打造區域電子商務高地。一方面對蘄艾經營主體進行獎補。設立6000萬蘄艾發展基金,解決涉艾企業和貧困戶融資問題;每年從大別山健康產業發展基金中劃撥1000萬支持貧困戶種植蘄艾,補貼涉艾企業實行保護價收購。另一方面扶持涉艾電商運營。明確九個方面25條獎補措施,縣財政每年安排不低于500萬元電商配套資金,并整合農業、扶貧等其他資金不低于1000萬元用于電商扶貧,在電商示范縣專項資金中,安排切塊扶貧資金和農產品溯源資金300萬元,用于扶持貧困戶參與村級服務站點建設和農產品上行,對電商物流、產品營銷、基礎建設等方面給予專項扶持,拿出真金白銀獎勵。三是幫扶聯動。結合“一村一品”定位,為貧困戶量身定制“12510”電商扶貧工程,即:1個村級服務站要定向指導2家區域內種養大戶或專業合作社,至少帶動周邊5戶村民從事網商、微商銷售,每戶幫助10戶以上的貧困戶增收脫貧致富。在結對幫扶過程中,各駐村工作隊積極收集貧困戶的農特產品產出信息,通過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媒介,采取眾籌等新零售模式實行預售,確保時令農副產品從田間地頭直達用戶手中。該縣科技局駐村工作隊幫助大同鎮方橋村貧困戶通過社交電商銷售白蘿卜20萬斤,實現戶均增收800元。四是考核促動。該縣成立電商扶貧指揮部,由分管副縣長任組長,建立電商扶貧指揮部聯席會議制度和“季匯報、月督察、周調度”工作協調機制,確保電商扶貧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并將電子商務扶貧工作納入黨政領導班子年度目標實績考核,制定考核方案,督促各地各單位各司其職,合力推進。
(二)“四全”體系固本強基。一是健全電商服務體系。營造全域電商氛圍,打造電商特色村鎮,依托村級電商服務站輻射周邊1-3個村,提供便民代買代賣服務,構建覆蓋全域的電商網絡,促進電商規模化、聚集化發展。該縣1756家涉艾企業、市場主體全部觸網線上銷售,涌現出蘄艾堂、蘄仁堂、菩艾堂、大明古艾、千年艾等年銷售額過千萬元的企業26家,大批貧困戶通過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融入蘄艾產業鏈增收脫貧。二是健全電商物流體系。為讓貧困地區的環境、產品、旅游等優質資源變現,首要的就是加強基礎設施體系的建設,補齊物流基礎設施短板,打通電商服務“*后一公里”問題。一方面抓電商公共服務中心建設。為中小賣家、傳統企業、貧困戶提供視覺文創、企業代維、店鋪診斷、品牌培育、營銷策劃、渠道對接、人才培訓、創業咨詢等服務,不定期舉辦京東資源對接會、阿里資源對接會,承接扶貧領頭人培訓、十佳好網貨評比等活動。在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大平臺開辟蘄春扶貧頻道,引進北京社員網解決蓮藕、鮮魚、柑橘、土雞、菱角等生鮮時令季節性大宗農產品上行問題。另一方面抓縣鄉村三級物流網絡建設。整合“四通一達”等主要快遞物流企業,創建蘄鄉達物流公司,創新實施“1+T”和“T+1”城鄉雙向物流體系。在每家村級服務站增設快遞物流服務,為村民免費收件、補貼寄件,進村到戶的物流快件實現當日送達。今年元至10月份,全縣物流快遞進港1176萬件、出港836萬件,上行同比增長30%。三是健全人才培訓體系。普及貧困戶電商基礎知識,提高網絡運用技能,積極引導貧困戶融入蘄艾產業鏈,分享蘄艾產業增值收益,賦予貧困戶發展新動能。一方面扶貧扶智激發貧困戶創業意愿。借助淘寶商學院的講師力量,校企聯動、訂單式培養,“零距離”*培訓貧困戶。今年先后舉辦電商免費培訓班18期、貧困戶主體培訓班56期,共培訓電商、物流專業人才2萬余人次。另一方面*對接提高貧困戶從業技能。采取提供網銷信息、一對一指導、服務站對口幫扶等方式,提高貧困戶營銷能力。今年先后舉辦產銷對接會、推介會、洽談會、電商沙龍等12場次。雙“十一”前,專題舉辦“賣家與電商專家面對面交流會”, 邀請電商大咖授課,幫助貧困戶打造爆款。赤東鎮楊潭村貧困戶呂中良參加培訓后,“雙十一”網銷蘄艾產品3.5萬元,獲利7000元。四是健全質量追溯體系。通過CRM系統對接淘寶、京東、微店等平臺,為扶貧產品引入二維碼追溯體系建設,探索提供政府背書服務,幫助無SC認證的農副產品進入大平臺網銷。今年已為涉農電商企業建立蘄艾貼、駒龍園茶葉產品溯源防偽體系。
(三)“四型”模式創新發展。運用“互聯網+”技術,創新“四型”電商扶貧模式,有效改變了農業生產一家一戶、單打獨斗的狀態,帶動了農民從“小生產”走向“大市場”、從分散經營走向專業化經營的轉變。一是特色產業帶動型。以蘄艾產業為核心,從田間到車間、從學校到企業、從工廠到市場,蘄艾產業*對接貧困戶1.7萬戶,打造了蘄艾產業扶貧發展之路。二是龍頭企業帶動型。李時珍醫藥集團、孺子牛集團、斯多賽尚、蘄艾堂等規模企業開辟網銷渠道,*幫扶貧困戶實行訂單代加工、保護價收購、提供就業崗位,帶領貧困戶融入企業發展產業鏈條,實現脫貧增收。孺子牛集團共安排100余名貧困戶就業崗位,年銷售貧困戶代加工產品300余萬元,戶平增收2600元。三是服務網點帶動型。以村級電商服務站點為基礎,建立覆蓋種養大戶、專業合作社、新農人、手工業者、貧困戶的全域服務網絡,完善農產品電商供應鏈,解決生鮮時令農副產品上行難等問題。今年全縣356家村級服務站點已實現農產品網銷480多萬元,帶動貧困戶戶平增收1100元。四是引領創業帶動型。組織動員“藥谷領頭雁”、能人大戶、返鄉創業人員、致富帶頭人等,開展結對幫扶,通過安排就業、參股經營、興辦網店等方式,扶持貧困戶發展產業脫貧增收。返鄉創業人員陳志強創辦艾師傅科技有限公司,在家鄉劉榜村建成570畝蘄艾基地,通過土地變股權,貸款變股金等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其中:土地流轉戶平增收1000元,扶貧貸款分紅增收3600元,同時務工月工資保底2100元。
三、主要成效
通過完善電商扶貧帶動機制,對接城鄉廣闊市場,注重農產品上行建設,暢通商品流通渠道,拉動貧困戶融入產業增收,促進了城鄉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實現了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 通過打通雙向物流通道,賦予貧困群體(個人和市場主體)獲得信息和運用電子商務的能力,打破信息壁壘,降低信息的不對稱性,讓貧困地區優質資源(環境資源、產品資源、旅游資源)“變現”,讓貧困戶享受電子商務發展的成果,利用電子商務把農產品銷往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通過電子商務的新杠桿撬動了*脫貧的硬骨頭。
二是實現了“扶智”向“扶志”的轉變。加強對貧困戶的培養和培訓,既培養了新農人投身農村電商事業,也激發了有智貧困戶的內生動力,既解決了農業農村人才瓶頸,也吸引了*人才返回農村、留在農村,依托電子商務進行創業,帶動周邊貧困戶脫貧致富,激發了貧困戶的自主創業能力和就近就業的熱情。
三是實現了“種養大戶”向“網紅玫瑰”的轉變。通過電商扶貧,倒逼農民提高質量意識、品牌意識,深挖地標優品、地標名品、特色產品的優勢,提升產品競爭力,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借助“電商+*扶貧”的契機,納入區域公共品牌的營銷體系,進一步做深做精農產品加工業,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農產品優質優價,“土貨”變 “網貨”。
四是實現了“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的轉變。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充分發掘和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參與電商扶貧,用市場的辦法、信息化的手段,及時梳理來自全國各地的供需信息,反饋給市場主體和農民個體按需生產,構建市場化的配套運營服務體系,創建“農戶+市場主體+服務商”的模式,使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從業者互利共贏,相互促進、相互提升,形成完善、可持續、多主體共贏的社會化運作和協作機制。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