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農村“廁所革命”進展咋樣?
吳忠利通區:改廁治污,雙管齊下。
從2017年開始,吳忠市開始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改善農村生活環境。11月15日,從利通區了解到,近年來共實施分散居住農戶改廁8000余戶,計劃到2020年底,完成農村戶廁改造2萬余戶,安裝微動力“一體化凈化槽”污水處理設施1.9萬余套,真正實現農戶改廁和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
上橋鎮牛家坊村的張大爺家,平時就老兩口居住。張大爺70多歲了,雖然能生活自理,可腿腳卻一年不如一年,腿疼腿麻經常要靠吃藥來調理。這上個茅廁,旁邊沒個能支撐的東西還真站不起來。去年秋天,張大爺家廁所改造,將衛生間“搬”進了屋,雖然改變了他們幾十年的生活習慣,但適應之后,老兩口還是覺得比過去舒坦多了。張大爺說:“上廁所不凍了,蹲起方便,再加上兒女給掏錢改建了洗澡間,只要水龍頭一開熱水就能出來,洗衣服、洗澡都很方便。”
“自從家里改廁之后,對我們生活起居的幫助和改善很大,現在的農村生活不比城里差。”利通區板橋鄉波浪渠村村民丁昌海也是農村改廁的受益者。丁昌海表示,當工作人員*次到他家做宣傳動員工作時,他就很支持,特意騰出一間房,自行鋪設瓷磚,為改廁工程提供條件。
據利通區建設交通運輸局局長任少軍介紹,在鎮區、新建莊點安裝集中式處理設備,針對利通區95%以上村莊已通自來水的優勢,全部采用一體化凈化槽進行污水處理,達到了節能高效生態環保的改廁效果。通過深入測算,每戶改廁成本約3300元,自治區項目補助資金每戶2000元,利通區政府每戶補助1100元,農戶以籌資或籌勞方式出200元,通過三方資金整合,確保了改廁工作的順利實施。
石嘴山:廁所入戶,任重道遠。
“今年冬天上廁所再也不用挨凍了,我們也和城里人一樣可以享受既干凈又衛生的廁所了。”惠農區禮和鄉銀河村二組農民對村上的改廁工作贊不絕口。
11月15日了解到,銀河村基礎設施相對較差,垃圾亂倒、污水亂排現象嚴重。為改變這種現狀,該村黨支部、村委會籌措各種涉農資金進行農村環境的改善,其中污水處理和改廁就是一項重要工程。
作為一項溫暖民心的工程,村委會籌資40萬元,結合自治區農村改廁項目補助資金,先行在銀河村二組完成51戶集中式污水處理及戶改廁工作,今年還計劃再完成80戶。
盡管部分村鎮改廁工作推進較為順利,石嘴山市農村整體改廁任務依舊較重。據了解,該市現有約11萬農戶,截至目前,僅改廁1362戶。
據石嘴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村鎮科工作人員介紹,農戶對改廁積極性不高,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改廁認識不足,受傳統思想觀念和居住習俗影響,認為室內改廁異味嚴重,加之老式房屋無預留衛生間,管網及室內改造二次裝修等農民自身承擔的建設成本增加,改為水沖式廁所后需要長期維護管理。經濟條件較差的農戶,使用積極性不高。加之村莊空心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及改廁資金缺口大,致使生活污水處理及改廁推進難度大。
中衛:今年改廁任務1510戶。
11月15日,從中衛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了解到,2017年,中衛市已經完成農戶廁所改造1760戶,今年農戶改廁任務是1510戶。
據介紹,截至目前,中衛市累計完成改廁任務3078戶,其中:沙坡頭區改造883戶,中寧縣完成2135戶,海原縣完成60戶。
在采訪中,中寧縣舟塔鄉對上橋村按照每戶補助2000元的標準實施改水、改廁和污水處理項目,使群眾生活通過*基本的“廁所革命”提檔升級。目前,上橋村近200戶群眾通過廁所改造,不僅解決了上下水的問題,更有效解決了污水排放問題,讓越來越多的家庭實現廁所入戶。
固原:缺水山區,旱廁改水廁有難度。
“今年原州區分配800多戶廁所改造任務,現在正選擇*方案,然后實施。”11月16日,固原市原州區交通鄉鎮建設環保局相關負責人張志升介紹,由于“旱改廁”沒有成熟經驗和技術,在缺水山區實施旱廁改水廁有一定的難度。不過,政府將不遺余力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固原是寧夏自治區*為缺水的市。2016年,在人們的期盼中,隨著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通水,困擾當地百萬群眾的飲水歷史問題得到解決。自來水通到農戶房前屋后、廚房灶臺前。
“雖然農村已通上了自來水,但用自來水沖廁所,群眾還是難以接受。”固原市廁所改造相關負責人王兵介紹,把農村現在的旱廁改造成水沖式廁所,首先是水源的問題,其次是糞便處理,“解決廁所水源,還得另想他法。不過即使沒有先例,也要摸索著把事辦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