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鄭州多家農貿市場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嘗試“智慧型農貿”升級改造。
“咱家門口的菜市場還有手推車、LED顯示屏、農產品檢測點呢。”“俺那條街上的農貿市場現在可干凈了,菜價也實惠,逛起來可舒服。”茶余飯后,漫步鄭州街頭巷尾,你會聽到不少市民閑聊時細數農貿市場的種種變化。
“農貿市場事關百姓日常生活、食品安全以及生活品質,也是城市管理中難啃的‘硬骨頭’。”市市場發展局局長田躍平告訴記者,農貿市場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難度大、易反彈,提升改造必須科學規劃、統籌實施,只有真正實現從“小打小鬧”向整體升級,從傳統市場向智慧市場、從專項治理向綜合治理的深層次轉變,才能讓這項民生工程落到實處。
身處互聯網時代,如何讓農貿市場插上智慧的翅膀?鄭州多家農貿市場充分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科技手段,嘗試“智慧型農貿”升級改造。與傳統農貿市場不同,這些市場可提供線上購買、LED信息屏展示、全WiFi覆蓋、集中配送、蔬菜食材流通體系追溯、云監控等現代農貿市場服務功能,給顧客帶來全新的購物體驗。
位于經開區的東盛四大街農貿市場堪稱鄭州智慧農貿市場標桿。該市場面積達3600平方米,配有中央空調系統,設店面、攤位92個,除常規的蔬菜、果蔬、活禽、生鮮經營區域,還專設自產自銷區、產地直銷區、農社合作區,設托老托幼室、志愿者服務站各一處。走進市場,輕輕觸摸電子屏,你可清晰看到*新蔬菜、水果等商品指導價及農產品質量檢測值。該市場通過對接全市肉菜流通追溯體系,對相關產品種類、供應、價格進行全程追溯,所售肉菜有了專屬“身份證”。為搭乘互聯網快車,該市場還推出農貿電商平臺,將“互聯網+”作為創新方向,勾勒出智慧型農貿市場的雛形。
據市市場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根據市政府相關規定,達到1萬人的居住小區必須設置菜市場一處,建筑面積按照1000平方米/萬人配建,每處菜市場規模宜為2000-3000平方米,目前,全市正在對城區農貿市場實施硬件提檔、管理升級的綜合治理改造提升。
統計數字顯示,截至目前,全市城區共有農貿市場126家,其中2016年至2017年,全市共新建標準化農貿市場50家。今年,全市計劃新建(改擴建)標準化農貿市場15家,截至目前,已有中原區王府一號農貿市場、老集市農貿市場、西站農貿市場、二七區鄭密路農貿市場、丹尼斯南彩路農貿市場、金水區豐樂農貿市場、惠濟區劉砦農貿市場、管城區航海路農貿市場、新鄭市文化路農貿市場等9家市場建成,其余幾家市場將于年底前建成。
放眼未來,到2020年,全市含生鮮區經營的社區便利店、超市生鮮賣場將達300家,平價商店將達300家,標準化農貿市場將達240家,每個行政社區平均建設兩個以上“菜籃子”產品零售網點,基本滿足15分鐘便民生活需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