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云南麗江永勝縣魯地拉鎮黨委政府針對勞務經濟發展滯后和鎮內花椒產業發展形成規模的實際,抓住花椒、天麻種植大戶和養殖大戶用工需求量大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富余勞動力之間的矛盾,制定了“大手牽小手、大戶帶小戶”的產業扶貧政策,幫助貧困戶掌握科學種養殖技術,通過發展產業、外出務工增加經濟收入,加快脫貧致富的進程。
魯地拉鎮位于永勝縣東南部,全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1998年被列為全省506個扶貧攻堅鄉鎮之一。目前全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071戶7563人,2014年至2017年累計脫貧527戶1994人,未脫貧1544戶5569人,2018年預脫貧478戶1717人,是全市扶貧任務*為繁重的鄉鎮。
魯地拉鎮山高箐深,居民分散而居,社會經濟發展緩慢。同時,由于魯地拉鎮“直過民族”傈僳族占總人口的89%以上,人民群眾傳統小農思想限制了勞務經濟的發展,導致魯地拉鎮勞務經濟起步晚、基礎弱、推進難。
雖然魯地拉鎮農業生產落后,經濟基礎脆弱,但是該鎮地域廣闊,土地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宜,發展花椒產業優勢十分明顯。為盡快將山區的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鎮黨委政府抓住退耕還林及創建生態產業基地的機遇,掀起了花椒產業發展高潮。經過近10年的努力,魯地拉花椒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據統計,目前,全鎮共種植花椒5萬余畝,花椒產業成為魯地拉鎮脫貧的支柱產業。其中大長坪、悶龍河等村委會產業發展起步較早,部分種植大戶年毛收入可突破40萬元,在產業發展迅速壯大的情況下,種植大戶常年有用工需求,和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勞動力剩余形成供需的平臺。對此,鎮黨委政府制定了“大手牽小手、大戶帶小戶”的產業扶貧政策。具體的辦法為,由扶貧工作人員一對一組織已致富的花椒、天麻種植大戶,掛鉤建檔立卡貧困戶,從“優先用工”“傳授種植技術與經驗”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讓貧困戶就地務工,增加一部分收入;另一方面幫助指導貧困戶及小戶種植花椒、天麻等,讓他們把技術帶回家去,利用自身擁有的土地和勞動力資源,把產業發展起來,從而奠定長期的脫貧基礎。
7月至9月正值花椒采摘季,以魯地拉鎮花椒萬畝成片的大長坪村委會為例,現有花椒種植大戶29戶,按戶均20畝盛果期花椒,畝均用工15個,人均100元/天計算,可給貧困勞動力帶來至少80萬元的務工收益。目前,該鎮共有種養殖大戶110戶,務工需求達28365人次,“大戶帶小戶,大手牽小手”工作預計給全鎮貧困勞動力帶來200萬元以上的務工收入。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