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強化鄉村振興制度性供給,并專門就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了原則性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新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也就如何加強鄉村振興用地保障做出了戰略謀劃。農村土地既是重要的自然資源,又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具有重要的生產功能、生活功能、生態功能,具有巨大的市場價值和發展潛力。如何充分利用好、發揮好農村土地的功能作用,充分釋放農村土地的市場價值,對鄉村振興至關重要。而要利用好、發揮好農村土地的功能作用,就要與時俱進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推進土地制度創新。
繼續深化農地產權制度改革。要在堅決實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的前提下,進一步深化農地“三權”分置改革,在依法保護集體所有權和農戶承包權的前提下,平等保護經營者的土地經營權。要通過農地“三權”分置改革,釋放農村勞動力,促進城鄉資本投資農業生產經營,促進農地適度規模經營,培育和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家庭農場、合作社、龍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等,*終使農村的農地、資金、技術、人才、人力等各種生產要素得到優化組合,實現農業現代化。
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搞好確權登記。對違法違規占用宅基地、多占強占宅基地的問題進行查處,為進行產權改革奠定基礎。其次,要深入推進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改革,落實宅基地集體所有權,保障宅基地農戶資格權和農民房屋財產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房屋使用權。細化設置宅基地各種權能,為宅基地的獲取、流轉、使用、收益提供產權基礎。細化農戶資格權的認定標準,切實保障農民的居住權利。
統籌推進征地、農用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改革。在構建土地制度時,必須統籌考慮工業用地、鄉村建設用地、城鎮化用地等建設用地需求結構,統籌考慮農業用地與非農業用地的比例限制,促進城鄉協調、工農業協調發展。在具體改革路徑上,必須統籌推進征地、農用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改革。要在縮小征地范圍與確定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范圍上協同配套,通過縮小征地范圍,有序擴大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范圍,推進土地財政轉型。同時,在征地中,要探索建立公共利益認定機制,改進征地程序和辦法,完善補償標準,建立被征地農民長遠生計的多元保障機制。要在城鎮建設用地與鄉村建設用地的規劃配置上協同配套,繼續探索推進“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積極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要探索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的省域內及跨省域調劑流轉,助力農村貧困地區脫貧攻堅。要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的構建上協同配套,平衡土地征收、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流轉等不同土地改革中農民的土地增值收益所得,通過土地增值收益的適度調節和轉移支付,讓種糧農民、邊遠地區農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要堅持取之于地、主要用之于農的原則,調整和完善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發展的比例。
深入推進土地利用規劃制度改革。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制定和實施好村鎮土地利用規劃意義重大。要搞好重點鎮、中心鎮、特色鎮、中心村、一般村的土地利用規劃,讓市場機制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發揮正向作用。在村莊規劃中,要本著統籌利用生產空間、合理布局生活空間、嚴格保護生態空間的原則,科學規劃農村的農業用地、設施用地、公益性建設用地、經營性建設用地、宅基地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前提下,允許縣級政府通過村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優化村莊用地布局,有效利用農村零星分散的存量建設用地。在制定土地利用規劃時,要為農村公益性建設用地、新產業用地、市場調節用地預留好空間。
實行更加嚴格的土地監管制度。要構建更加嚴格規范的集約節約用地制度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嚴守耕地紅線和生態紅線,嚴防土地的粗放使用和閑置浪費。堅決防止個別農戶和工商企業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為謀取利益,擅自改變土地用途,特別是改變農業用地用途,在承包地上建設廠房、商品房、違規設施等,堅決遏制農地非農化現象。要加強對宅基地劃撥、分配、使用的管理,嚴禁違規違法買賣宅基地,嚴禁工商資本借機利用農村宅基地建設別墅大院、私人會館。嚴控特色小鎮建設中的過度房地產化現象,防止造成大量房產空置和土地浪費;嚴禁一些開發商投資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三高”項目,確保土地的生態效益。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