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麗江永勝縣陽和村委會易地扶貧搬遷見聞(圖)
麗江永勝縣陽和村委會易地扶貧搬遷見聞(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1/21 9:35:00  來源:麗江日報  閱讀數:428

扶貧搬遷

  從云南麗江永勝縣順州鎮政府出發,車子沿著盤山公路爬到山頂,再從山頂沿著盤山公路下山,在半山腰遠遠地就看見陽和村位于兩山之間。

  在陽和村委會,*顯眼的就是新建的易地扶貧搬遷陽和茶山安置點,一棟棟白色的樓房排列得整整齊齊,與一河之隔的老村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危房搬進新房

  “感謝黨和政府讓我們住上了新房,以前我家住在山上,有事到村委會差不多要走一個小時,非常不方便。”村民海萬保指著不遠處的大山說,以前他家住在半山腰的庫窩村,生活外出極其不便,旱季的時候可以騎摩托車,但雨季就只能走路,走到村委會辦個事需要一個多小時。

  “走走走,我帶你去看看我家的新房子,到家里坐一坐閑一下。”海萬保邊說話邊把記者往家里帶,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只見一棟兩層的鋼混小樓已建設完工,總共有6個房間,外加1個衛生間。另據他介紹,掛包幫的部門還為他家配齊了桌椅板凳床和鍋碗瓢盆等簡單的生活用具。

  跟海萬保家一樣,心田東村的金合成也從山上搬到這里,他家以前住的也屬于危房。“這里可比住山上好多了,不僅交通方便,生活環境也要好很多。”金合成告訴記者,現在母親看病容易多了,以前他要背著腿腳不便的母親到離家800多米的村衛生室看病。現在好了,他家也搬進了山下的新房,總共一層4間,有75平方米的居住面積。

  從貧困奔向小康

  搬進了新家,如何盡快擺脫貧困走上致富路,也是他們兩家人所共同期盼的事情。

  金合成家里有3口人,母親常年多病,還有一個弟弟。為了方便照顧母親他選擇留在家里,種了3畝玉米、2畝大蒜、2畝軟籽石榴。農閑時他會到附近打打零工,一年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而常年在西藏打工的弟弟每年能有1萬多元的收入。按照正常的收入計算,他家的人均純收入將達4700多元,有望在今年如期脫貧。

  去年就已經脫貧的海萬保家,目前正在通過外出打工和發展產業奔向小康。家里5口人中有2人長期在外務工,2人在附近打零工,僅勞務收入就有6萬元左右,人均純收入達到1.3萬元。除此之外,他家還種植了5畝玉米、100多棵花椒,嫁接發展了4700多芽核桃。

  為了讓搬遷戶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順州鎮明確了中短期相結合的產業發展思路,根據安置點位于山區,氣候適宜等條件,積極發展林果種植和山地畜牧業。目前,已向安置點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發放豬2頭、毛驢1頭,戶均扶持種植軟籽石榴200株。下一步,將按照“貧困戶+黨支部+合作社”的發展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種植業,堅持市場導向和傳統種養殖相結合的原則,實現群眾穩增收、能持續、見效益的增收渠道。

  讓搬遷戶盡快住新房

  陽和茶山安置點2017年1月開工建設,項目用地面積65.74畝,共計安置11個村民小組在內的114戶36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6戶225人,預計搬遷戶能在今年年底前全部遷入新居。

  目前,永勝縣正在積極穩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按照“年內全部遷入新居,舊房全部拆除”的目標,進一步完善水電路、廁所、畜圈等入住基本公共條件,做好生產用地配置工作,全面完成2016年、2017年計劃內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確保達到集中安置后的脫貧標準。同時,采取有效措施,妥善消化2016年計劃外2669戶10005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662戶6226人)易地扶貧搬遷遺留問題。

  另外,正在加快推進2018年新增易地扶貧搬遷670戶2463人濤源下坪子、仁和新田、永北縣城三個集中安置點建設,確保貧困群眾在明年6月30日前全部搬遷入住,并同步推進三個集中安置點后續產業土地配置和產業發展規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