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成都探尋鄉村振興的文化力量(圖)
成都探尋鄉村振興的文化力量(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1/21 13:25:00  來源:新華社  閱讀數:373

鄉村振興

  走進四川成都市蒲江縣明月村,沿著通村入戶的瀝青路,掩映在竹林間的農舍、陶藝、染坊、餐館漸次入眼。地理位置上來看,明月村是成都市*偏遠的鄉村之一,但如今這里熱鬧不已。

  “我們這里有茶山、竹海、明月窯3個特色資源。”村委會主任吳俊江說,鄉村振興,明月村奏起了三部曲。

  村里先是花大力氣修復了川西特有的鄉村居住形態——川西林盤,提升了人居環境;然后是盤活了閑置農房院落,引進藍染、陶藝、篆刻、劇場、音樂酒館、美術館和主題民宿等40多個文創項目,吸引了100多位“新村民”慕名而來;三是由村委會組織村民入股,成立明月村鄉村旅游合作社,打造集家庭農場、林盤民宿、研學課堂于一體的旅游新業態。

  如今,明月村已形成陶、茶、竹三大特色產業,成為名聲在外的文化藝術聚集地。2017年,全村共接待游客18萬人次,文創及鄉村旅游總收入超9000萬元。同時,村民通過出租閑置院落、入股合作社、創業就業等途徑拓寬增收渠道,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2.03萬元,同比增長15%。

  像明月村一樣,成都已啟動100個川西林盤的保護修復工作,到2022年,將完成1000個川西林盤整治。通過挖掘特色地域文化,改善鄉村風貌,助推傳統農業升級。

  在今年5月開幕的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上,來自成都鄉村的建筑“竹里”入圍參展。這座“∞”形建筑由同濟大學教授設計,坐落于成都市崇州市道明鎮竹藝村,如今已成了網紅建筑,眾多市民和游客慕名而來。

  道明竹編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的竹編手藝在道明鎮代代傳承。但長期以來工匠們主要編竹筐、花籃等低附加值產品,不僅收入低微,也令這門手藝的傳承面臨困境。為振興竹編產業,崇州市與中央美術學院等高校合作,以“學院+農戶+基地”的模式,共同提升設計水平。丁春梅、楊隆梅等新生代傳承人學習后再回村里帶起一批后起之秀。

  如今,他們設計的竹編女士手袋、竹藝裝飾茶具、藝術品等銷量都非常好,“竹文化”成為這里的一張名片,來竹藝村參觀求購的客人絡繹不絕,村民們傳承這門手藝的積極性也更高了。

  許多“新村民”也來到這里“扎根”,青年詩人馬嘶創辦三徑書院,打造一個集圖書閱讀、鄉村講堂于一體的文化平臺。一廬藝術總監韓冷,不僅策劃了“2018道明竹藝村藝術季”,還帶領一位德國藝術家一起入駐竹藝村,讓她成為*個“老外新村民”。

  竹產業的振興、鄉村旅游的火熱,讓當地村民的收入有了顯著提升。經營農家樂生意的村民張玉秀告訴記者,現在她的生意越來越好,每逢節假日“人多得都坐不下。”張玉秀笑得合不攏嘴。

  成都市新都區的三河村,建起成都市農村*座七人制足球場,在豐富村民體育文化活動的同時,也為村里帶來了日益見漲的人氣。依托“足球村”的名氣和毗鄰四川音樂學院的優勢,村里陸續建起了音樂咖啡館、足球餐廳、農產品超市、休閑農場、現代民宿。全村2100名村民人均年收入較4年前增長了6000元。足球文化還帶來鄉風的改變。“如今喜愛運動的村民多了,玩牌打麻將的少了。”三河村“80后”的村支書譚杰說,村里很多孩子愛上了足球,通過與西南石油大學的合作,“好苗子”可以送到更好的俱樂部去培養。

  新鄉賢文化、村規民約、好家風在鄉村自治中起到愈發重要的作用。成都市雙流區八角水寨村啟動家風建設,將收集到的群眾意見建議制作成移風易俗倡議書發放到每戶群眾家中,經群眾修改完善提交村民大會通過后,形成村規民約,大家共同遵守。如今八角水寨呈現出水清、花美、人和的景象。

  如今,越來越多的成都鄉村形成了“村規民約+家風家訓”的協同治理模式,村風、村容、村貌得到進一步改善,來旅游的人也越來越多。

  作為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市,2017年,成都鄉村旅游總收入近328億元,相當于農業增加值的63%;成都農民人均純收入*超過2萬元,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比從五年前的2.36∶1縮小到現在的1.92∶1。現代化的和諧鄉村漸漸成了城里人羨慕的“詩和遠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nn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