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罌粟替代種植”,這項被國際國內專家稱作鍍金“金三角”的措施,能正本清源,從源頭上減少乃至禁絕毒品對我國和全世界的危害。
云南省保山市以“政府倡導、市場導向、企業為主”的模式,積極開展境外罌粟替代種植,逐步削弱緬北地區對毒品經濟的依賴,用有益經濟替代有害經濟,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保山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67.78公里,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
“隨著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戰略的深入實施,保山正從發展末梢走向開放的前沿。”保山市商務局局長李紹鮮說,“將緬甸毒品生產地的罌粟改種農經作物,能帶動雙邊經濟健康有序發展,進而為保山打造開放創新之城奠定堅實平臺。”
記者獲悉,自2010年保山市和緬甸密支那締結友好城市以來,雙邊政府、民間團體及企業在文化、經貿、境外替代農業種植等領域的合作更加密切。截至目前,保山市共有10戶企業分別在緬甸果敢、木姐、密支那等地開展替代種植,累計投資11億元人民幣,開展香蕉、橡膠、茶葉、玉米、水稻、甘蔗等18個品種的農業投資合作,完成種植面積54.2萬畝,累計覆蓋境外原罌粟種植地近10萬畝。
替代種植的深入開展,有效遏制了境外罌粟種植勢頭,減輕了邊境地區及內地的防毒禁毒壓力。據國家禁毒委衛星監測數據,2017年境外騰密公路沿線100公里范圍內,罌粟種植面積由2015年的9.85萬畝降至3.24萬畝,同比下降67.02%。2018年降至3.07萬畝,下降5.31%。
香蕉,是保山在緬開展替代種植的“明星產業”。每年緬蕉采摘旺季,猴橋口岸和甘拜地口岸盛況空前,運蕉車輛川流不息。“緬甸香蕉在國內很暢銷,市場價在4元/公斤。”據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緬蕉成本價每公斤不足2元,且這些成本還包含了口岸費用、運輸費用、損耗等。
香蕉產業為緬甸政府和當地群眾“鍍金”。2017年,緬蕉經騰沖猴橋口岸入境1.1萬車,緬甸政府關稅收入1300萬元人民幣、克欽邦政府收取地方稅收730萬元人民幣;約有2萬余名緬籍員工種植香蕉,月均收入達1500元人民幣。
保山外貿進出口也水漲船高。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外貿進出口總額35553萬美元,同比增長31.4%。尤為搶眼的是,井噴式的邊民互市貿易進出口貨值中,緬蕉占了大頭。連續3年,保山香蕉進口推動邊民互市實現階梯式增長,騰沖邊民通過互市貿易獲得的收入大幅增加,今年增收達400多萬元。
李紹鮮表示,替代種植既繁榮了口岸經濟,又遏制境外罌粟種植,對于促進兩國邊境地區群眾增收致富,推動保山“一線兩園”建設乃至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