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是云貴高原第二大淡水湖泊,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然而,隨著流域社會經濟快速發展,洱海富營養化開始顯現,尤其近年來幾次藍藻暴發引起公眾對當地生態環境的憂慮。2015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大理視察并作了“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的重要指示。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滯后、不確定性強的特點,治理難度大,一直被認為是洱海富營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怎樣呵護好大理人民的“母親湖”?2007年4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劉宏斌研究員帶領團隊來到洱海邊,開始實施環保部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技術體系研究與示范”、農業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技術研究與示范”等課題,以科技創新驅動洱海環境保護和農業綠色發展。
牛糞從令人頭疼的污染源變成價值每噸200元的食用菌基質,既減少了氮磷排放,又拉長了產業鏈條,增加了農民收入
大理有著悠久的奶牛養殖歷史,是云南省*的奶牛養殖基地。
但劉宏斌團隊的調研表明,造成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突出的原因之一就是奶牛糞便。因為牛糞露天堆置普遍,雨季流失嚴重,以往僅作為有機肥還田,利用途徑單一,經濟效益不高,難以推動有序收集。
治理首先從牛糞的收集處理開始。團隊針對奶牛分散養殖研發了糞便高效收集技術。通過優化奶牛圈舍結構,開發應用新型墊圈材料及微生物菌劑,清糞周期從2-5天延長到一個月,圈舍糞便貯存和就地腐熟能力大大提高。對出圈的畜禽糞便,則通過集中式收集站的優化設計,科學劃定原料堆腐、配料貯存、翻堆、計量、辦公等功能分區,配套雨污分流、固液分離及滲濾液收集設施,結合除臭保氮材料添加,有效規避了二次污染。
11月7日,記者在洱源縣跟隨一位送糞的養殖戶來到右所鎮梅和村畜禽糞便收集站。一聊才知道,這位名叫角根躍的農民養了100頭奶牛,每天都要送兩車牛糞到站里。在政府財政補貼的情況下,每車一噸多的牛糞能獲得96元的收入。“原來牛糞太讓人頭疼,用又用不掉,存又沒處存,一下雨沖得到處都是,環境別提多差了!”現在牛糞好處理了,每年還能得到六七萬元的收入,角根躍的臉上喜滋滋的。
根據洱海流域自身特點,團隊把“糞-肥-還田”傳統模式改造為“糞-食用菌基質-基質廢料-還田”模式,拉長了產業鏈條。通過創新基質配方和發酵工藝,3周時間就能使牛糞、秸稈等原料形成食用菌基質,氮素損失也得到有效控制。從菌種選擇、基質用量、覆土材料、發菌和出菇溫度控制等方面優化了食用菌周年栽培技術,食用菌產量每平方米超過20公斤,牛糞經濟價值大幅提高,每噸達到200元以上。食用菌栽培后的基質廢料,既是有機肥優質原料,也可以還田利用。蝶泉公司食用菌技術負責人林冬明告訴記者,利用這種基質培育的雙孢菇口感好、賣相佳,目前市場上大約10元錢一斤。將來如果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方式運行,農戶每投入100元就能凈賺100元。
從大水大肥到分區分季限量施肥,從單一密植水稻到生物多樣性的濕地強化技術,農民不僅收獲了物質財富,更收獲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理念
造成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另一個原因是氮磷化肥過量施用。
水旱輪作是洱海流域主要種植模式,小春作物以大蒜和蠶豆為主,大春作物以水稻為主。大蒜是一種需肥量大但吸肥能力弱的作物,傳統種植模式下氮磷流失尤為嚴重。團隊提出了小春作物氮磷施用上限,并且與順豐公司聯合開發了大蒜專用肥等多種高附加值專用肥,逐步取代傳統化肥;對大春作物因地制宜篩選碳材料,通過土壤補碳,實現土壤殘留無機氮素的生物固持,達到氮素減排目的。云南省農科院研究員雷寶坤說:“我們把這一手段叫做‘小春控源,大春減排’,屬于農田清潔生產單元。它與稻田季節性濕地強化和生態農田構建共同組成了農田清潔生產技術體系。”
當地農民種植水稻習慣密植,每畝高達四五萬穴,由于通風差、無效分蘗多,產量并不高,反倒造成秸稈產出多、化肥施用量大的后果,稻田濕地功能受損。為此,團隊調研總結各地經驗,研發了洱海流域水稻淺插稀植配合稻蟹、稻鴨共生的稻田季節性濕地強化技術,水稻秧苗每畝不到兩萬穴,不僅減少了化肥、農藥用量,產量還略有增長。在改善稻田水質的同時,依靠蟹、鴨、米等優質產品發展訂單農業,平均畝增收千元以上。
大理州農科院農藝師段艷濤說:“采用農田清潔生產技術體系后,農業投入品減少了,勞動量減輕了,收入反倒增加了。農民怎么會不高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嘛!我們本地好山水公司流轉農民土地,不種大蒜改種觀賞花卉和特色水果,打造休閑觀光農業和生態循環農業,一年光旅游收入就有700萬元。”
種養一體化農業面源污染系統防控模式,不但為洱海流域的生態環境保駕護航,也為其他流域貢獻出了“洱海方案”
分散經營是洱海流域農業生產的基本特點,劉宏斌介紹,團隊與大理州農業部門設計了“政府主導-企業支撐-農民主體”的組織模式和各方利益鏈接運行機制,統籌種養污染防治。
針對分散養殖,有畜禽糞便高效收集機制,主要包括三個層面:一是政府制定梯級獎勵辦法,對收集站下達年度目標,根據糞便收集量進行階梯式獎勵,收集量越高,獎勵標準越高;二是收集站獨立核算,負責人薪酬為基本工資加績效工資,收集量與收入直接掛鉤;三是收集站按奶牛糞便含水率制定收購價,含水率越低,收購價越高。該機制目前已在順豐公司運行,參與農戶有四千多。
針對分散種植,有訂單引領型農田清潔生產技術高效推廣機制,主要也是三個層面:一是政府對采用清潔生產技術、成功獲得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予以獎勵,并從建設用地、土地流轉、稅收減免和貼息貸款等方面給予傾斜,加大品牌推介,提升品牌影響力與競爭力;二是政府向參與清潔生產的農民提供有機肥、殺蟲燈、殺蟲板等物資補助,并提供免費技術指導和培訓;三是企業組織農民進行標準化清潔生產,通過訂單增加收益,讓參與農民分享紅利。該機制目前被洱源玉食公司采納,參與農戶有一萬多。
課題實施以來,開展各類技術培訓62次,培訓5000多人,參與規模化、組織化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的農戶數量達到1.4萬戶。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洱海流域農田清潔生產技術推廣12.5萬畝,氮磷化肥減量20%以上,畜禽糞便集中收集利用量達14.2萬噸,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率達80%以上。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洱海方案”還為同類湖泊的保護提供了借鑒。在洱海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控關鍵技術研究的基礎上,團隊牽頭編制了《重點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設規劃(2016-2020年)》,目前已經在洞庭湖、鄱陽湖等重點流域60多個縣實施。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