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晴朗,重慶民主鎮獅子村公路旁,村民向孝容一個人蹲在地里,將菜秧一株株移栽到地里。
向孝容曾經是村里的貧困戶,去年她在政府的引導下,利用冬閑土地種植菜頭,一共種植7畝地,收獲菜頭4萬多斤,收入2萬元,成功脫貧。今年,向孝容的丈夫見家里有點產業了,便外出打工了。“村里其他人家都栽完了,今年我一個人在家栽,所以栽得比較慢。”向孝容說。
近年來,民主鎮大力發展榨菜產業,采取“政府+企業+農戶”的模式鼓勵農民發展菜頭。由政府免費給農民提供種子,并承諾由企業保底收購。針對貧困戶,除了免費提供種苗外,每發展一畝菜頭補助200元,每一斤收購價比正常收購價略高。
優惠的政策吸引了不少像向孝容一樣的貧困戶加入菜頭產業發展行列。今年,該鎮共發展菜頭1500畝,年產值300萬元左右,其中貧困戶就有272戶。
除了鼓勵貧困戶種植,該鎮還大力發展種植大戶,朝龍村4組的種植大戶涂仁體就是其中之一。2012年,他在政府的引導下回鄉流轉土地23畝種菜頭,經過幾年的發展,他從一個門外漢變成行家里手,一畝地能產出7000斤菜頭,畝產量比其他人高出了40%。去年,涂仁體僅靠種植菜頭,年毛收入就達到了8萬元。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