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棉紡織大國,也是棉花生產大國,但是中高端紡織用棉大量依靠進口。借助聯盟創新的體制機制,如今用國產棉就能生產出200支紗的優質襯衫,還打造了我們自己的優質國產棉品牌。”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所長李付廣表示,該聯盟集聚了棉花全產業鏈的200多家科研單位和生產、流通企業,通過品種改良、示范園建設等,生產的商品棉品質提高1—2級,滿足了國內中高端紡織用棉需求。
國家棉花產業聯盟是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子聯盟之一。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是我國推進農業科技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由農業農村部主導、中國農科院牽頭成立,全國各級農業科研院所、推廣機構和農業企業共同參與。聯盟成立近4年來,初步形成了全國科技資源共享“一盤棋”,集成解決問題“一體化”,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一條龍”的創新格局。
構建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的創新平臺
為什么要成立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中國農科院院長、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理事長唐華俊表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效率還不夠高,各地農科院所存在分工不科學、上下一般粗等問題;科研人才、經費分散,低水平重復研究較多;科研人員安心開展科技創新的環境還有待優化。針對這種情況,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2014年底成立,匯聚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主體力量,構建了一個集中力量辦大事、辦難事的創新平臺。
農業科技自身也迫切需要依靠深化改革提高創新效率。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秘書長、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就是在不改變現有農業科技體制的情況下,切實以產業重大問題為導向,通過機制創新,打破部門、學科、區域界限,集中全國農業科技創新的優勢力量,通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上中下游有機銜接的協同協作機制,加快突破重大科技制約,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供給。
“為什么一說到好棉花,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澳棉、美棉?怎樣才能切實提高我國棉花產業的競爭力?”李付廣說,2017年我國中高端原棉自給率僅為33%左右,一方面低等級棉花供大于求,棉農和棉花收購加工企業舉步維艱;另一方面高品質棉供應不足,制約了整個紡織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破解困局,只靠科研或者種植、生產環節發力是不行的,必須建立棉花全產業鏈治理模式,構建從科研育種、生產種植、加工流通到紡織服裝的全產業鏈條。”李付廣介紹,幾年來,棉花所與相關科研單位攜手攻關,培育了中棉所641、中棉所96A、中棉所087等品種,其纖維品質達到優質棉標準。有了全產業鏈的支持,聯盟打造了標準化的高品質棉“CCIA”(國家棉花產業聯盟英文縮寫)的生產基地、加工基地和紡織基地。在日前舉行的中國國際紡織服裝展覽會上,首批“CCIA”品牌服裝精彩亮相。摸著細膩柔軟的200支紗襯衫,不少業內人士都表示難以相信這是用國產棉花生產出來的產品。
河南省紡織企業家協會會長、昆侖永安集團董事長張全法表示,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瞄準棉花產業發展痛點,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優質棉技術推廣以及高品質棉CCIA品牌的創建,推動了棉花產業鏈的整合,上下游資源的匯聚。據介紹,該聯盟計劃打造500萬—1000萬畝高品質原棉生產基地,規模相當于一到兩個澳大利亞棉區。
目前,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初步構建了較為完善的利益聯結機制,優化了各類創新資源配置,為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提供了有力支撐。成立的73個子聯盟已基本覆蓋我國農業主要產業、典型區域和難點問題,在科技創新和機制創新上取得積極成效。已構建起科技信息資源共享平臺,完善種質資源共享服務體系,畜禽廢棄物處理、奶業、棉花等產業關鍵技術實現了協同創新,東北區域玉米秸稈綜合利用、南方重金屬污染等區域重大問題有望突破一系列技術難題。
推動科技與經濟、成果與產業、科學家與企業家的加速深度融合
怎樣讓中國人都喝上優質奶?中國農科院奶業創新團隊負責人王加啟研究了幾十年,在乳品加工工藝、奶產品品質評價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科研成果。“我國奶源質量已經穩步提升,但奶產品加工工藝缺少規范與標準,存在加工過度、高耗能高排放現象,只要按照標準化工藝進行改進,生產效能和產品質量會大大提升。不止我的團隊,國內很多科研單位都有好成果,但是缺少產學研一體化平臺,科技成果轉化的效率太低。”王加啟說。
2016年,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聯合了科研院所及高校、奶業質檢及風險評估中心、乳品企業共75家單位,組建了產學研一體化聯盟平臺。針對生乳質量等級劃分不清、乳品加工工藝落后等問題,形成適合我國國情的“優質乳工程”技術體系,并在光明乳業、新希望乳業和長富乳業等多家企業示范應用。
在光明乳業華東中心工廠,工作人員向我們展示了今年成功工藝革新的75℃巴氏鮮牛奶產品。光明乳業副總裁賁敏說:“在國家奶業科技創新聯盟的指導下,企業實施了優質乳工程,從農田到餐桌實施全產業鏈質量升級,不僅原奶質量優質,工藝方面也進行了革新,對殺菌溫度*控制,采用了75℃工藝技術,可以保留更多的活性營養物質,這也推動了品質光明戰略的全面實施。”
在此之前,我國巴氏鮮牛奶的加工溫度一般在85—95攝氏度。溫度下降意味著什么?王加啟告訴我們,加工溫度下降不僅可以保留更多的營養物質,企業的生產成本也大幅下降。據介紹,示范企業每加工1噸巴氏殺菌乳節約48.55元,成本降低15%以上,還降低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目前,已有22個省份的40多家乳品企業自愿開展示范,示范企業優質巴氏殺菌乳產品已占全國巴氏殺菌乳的61%。
奶業聯盟是一個縮影。近年來,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著力破解經濟科技“兩張皮”的問題,科技創新從產業問題和需求出發,推動科技與經濟、成果與產業、科學家與企業家的加速深度融合。中國農科院科技局協同創新處副處長莊嚴介紹,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在水稻分子商業化育種、天敵昆蟲、航空植保等領域建立了“從生產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問題導向機制,讓科學家到生產實際、市場需求、企業需要中去發現問題并開展攻關,同時強化技術落地,加強企業對科研成果的二次開發,打通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后一公里”。
部分聯盟已由創新成果簡單相加向深度整合實體化的階段發展
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幾年來,也在不斷探索優化運行機制,讓科技創新驅動作用更強。
我們采訪中發現,部分聯盟已由創新成果簡單相加向深度整合實體化的階段發展。通過聯合聯盟成員注冊經濟實體,破解了過去聯盟在合作研發過程中產權歸屬明晰度不夠,容易發生糾紛,創新效率較低的問題,聯盟成員也因此可以在法律和制度框架下,獲得相應的收益。
去年9月,國內首艘39米超低溫玻璃鋼金槍魚延繩釣漁船在大連順利下水,該船由國家漁業裝備科技創新聯盟實體企業——梅山玻璃鋼船舶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設計研發,是聯盟取得的重大成果。聯盟由捷勝海洋裝備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中國水產科學院漁業機械所等相關院所、高校、企業共同發起,借助實體化形式主攻漁業船舶、養殖工程與裝備、漁業信息化裝備等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發。
“我國現有漁船中玻璃鋼漁船的比例非常低,而很多國家和地區40米以下的船舶基本都采用了節能環保的玻璃鋼材質。”聯盟理事長、捷勝海洋公司董事長賀波說,聯盟聯合相關成員企業,共同出資成立產業實體,按出資比例,成果共享、風險共擔,依托項目實體帶動整個產業發展。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已建成一些標桿聯盟,但仍有部分聯盟建設和運行存在一些不足,今后應重點圍繞我國農業區域性基礎性重大關鍵問題,在技術和模式創新上取得突破,加快完善實體化運行機制、一體化協作機制、共建共享機制。尤其要充分發揮企業在聯盟研發投入、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在新品種培育、新產品開發、新業態拓展等方面加大投入,并從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成為推動聯盟發展的中堅力量。同時,還要提高針對性,吸引社會資本共同參與聯盟建設。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