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無論在家里、到餐館,還是叫外賣,在盡享美食后還能嘗鮮餐具的味道,補充餐具饋贈的營養,可能嗎?愛美女性專享的指甲油和口紅也可以食用,你信嗎?這些皆源于大家早已司空見慣了的玉米,是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谷物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的傾情巨獻,如今它們已露真容,正期待產業化的到來。
玉米堪稱“五谷*”,營養成分比較全面,一般含蛋白質8.5%、脂肪4.3%、糖類73.2%、鈣0.022%、鐵0.0016%,還含有硒元素、類胡蘿卜素、維生素B1、B2和維生素E等。然而近年來“五谷*”卻陷入了“吃不了、儲不下、銷不出”的窘境。
“如何讓“五谷*”走出窘境,真正高、大、尚起來?必須深掘其營養價值,利用現代糧食加工高新技術全面開發玉米加工產業,讓玉米精深加工這根支柱立起來、強起來,讓玉米蝶變賽黃金!”中國農科院農產品加工研究所戴小楓堅定地說。
“如何打通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實現我國玉米資源的高效利用、提質增效?如何有利于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產業增值、生態增綠?既是農產品加工研究所谷物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的使命與擔當,也是我們矢志不渝的夢想!”創新團隊玉米首席科學家王鋒博士表示,“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作為創新團隊既要想得到,更要做得到、做得好!”
創新團隊歷經6年攻關,在玉米淀粉加工副產物——玉米黃粉的高值化利用和功能肽產業化領域,已形成了高通量梯度洗脫定向分離玉米黃素和玉米醇溶蛋白技術、蛋白質改性技術、超高壓——酶解協同處理技術、自組裝凝膠成膜技術、風味掩蔽技術和雙級酶解調控技術6項關鍵技術,成功開發出了可食用保鮮膜、ACE降壓肽、醒酒肽、玉米黃素等系列產品,其中玉米醇溶蛋白質技術能把玉米淀粉加工副產物黃粉制成可食用指甲油;食品專用變性淀粉,具有熔點高、耐酸、耐堿和耐機械性強的特點,通過制模技術和材料復配技術能變成可食用筷子、勺子、盤子和碗。
王鋒告訴記者,以玉米初加工產品為原料或直接以玉米為原料,利用生物酶制劑催化轉化技術、微生物發酵技術等現代生物工程技術并輔以物理、化學方法,進一步加工轉化,深加工產品可達2000多種。目前團隊開發出了饅頭、發糕、面條、餃子等玉米主食制品和預制粉;全玉米乳飲料、玉米須多功能飲料等飲料制品;高纖玉米面包、玉米餅干等焙烤制品;玉米煎餅、馇條、玉米冷面等休閑傳統特色制品;玉米羹、玉米罐頭、玉米筍等鮮食制品;無麩質玉米主食、高葉酸玉米、高膳食纖維玉米等營養與特殊膳食制品;成功研制出用玉米替代大麥、小麥、大米等輔助原料釀制啤酒技術,開發出了不同酒精度的玉米啤酒。
小楓表示,我國正全面進入營養健康新時代,未來30年,以營養健康為導向的農產品加工業將迎來井噴式高速發展的黃金期、戰略機遇期和關鍵期,農產品加工科技創新必須以營養健康為目標,自覺順應農業由單一抓生產到構建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現代農業新經濟體系的歷史轉變,自覺順應農業由單一的增產格局到構建高質量發展、農民增收、企業增效、環境增綠、政府增稅新發展格局的要求,自覺從結構和創新鏈上大幅度調整農業科技創新的方向、重點和邏輯秩序,爭做搶占農業科技國際戰略制高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驅動鄉村振興的領跑者。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