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特色產業 > 重慶彭水:木耳成農民致富“黑金”
重慶彭水:木耳成農民致富“黑金”
農業網   時間:2018/11/26 10:44:00  來源:彭水日報  閱讀數:374

  重慶梅子埡鎮甘泉村稻田木耳種植基地地處兩山之間,溪水順山而流。11月13日,站在公路旁,記者看到一排排白色菌棒整齊排列在平整的稻田地里,上面密密麻麻長滿了鮮嫩的木耳。數名工人正在采摘木耳,一派豐收景象。

  近年來,縣農技推廣中心從實際出發,依托自然資源,大力推廣食用菌栽培,將食用菌作為促進農民增收、助推*脫貧、菜籃子工程的支柱產業。截至目前,今年全縣共栽培食用菌2000萬袋,主要有茯苓、秀珍菇、木耳、香菇等。

  支部創帶  壯大集體經濟

  今年4月,甘泉村成立彭水豐培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發展稻田木耳,由村支部帶動發展,農戶參與種植、管理、分紅,共帶動貧困戶13戶56人、一般農戶10戶48人。

  村民謝江埡是長期在基地務工的人員。她說:“我家有兩畝地租給公司種木耳,一畝地一年租金300元 。在基地務工每天70元,一個月掙2000元左右,我在家孩子也帶了、家也看了、錢也掙了。”

  據悉,梅子埡鎮大力實施“抓黨建,促脫貧”發展理念,增加農業產業效益,促進農民增收。甘泉村是在去年試種成功的基礎上,進一步流轉土地大力發展稻田木耳。去年,甘泉村支部到巖東鄉實地考察稻田木耳種植,爾后發展稻苗木耳12畝,實現產值46萬余元,今年擴大規模到70余畝。

  “眼下,我們的木耳已進入了采摘期,從目前的長勢來看,今年豐收在望。”鎮黨委副書記李繼林介紹。

  綠色循環  有發展“錢途”

  甘泉村的稻田木耳基地選擇水源及排灌條件較好的稻田,種植一季中稻,利用中稻收獲后的空閑稻田上排場栽培黑木耳等食用菌。從8月起,縣農技推廣中心工作人員就開始指導農戶排水、挖溝、擺放菌棒,并隨時跟蹤指導農戶進行科學管理。黑木耳采收后,恰好接上水稻種植茬口,不耽擱正常的水稻種植。

  同時,將出完黑木耳的菌棒作為肥料還田,有利于增加土壤有機質,提高土壤肥力水平,改善土壤結構,增強土壤通透性,降低病蟲害,減少水稻生產中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促進水稻根系生長,實現稻穗增產。一田兩豐收,不僅能促進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還能實現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三效合一。

  “一根菌棒本金3.2元,整個成熟后,在不受損的情況下,每根菌棒有1元的純利潤。”村委會主任馬應培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對此,縣農技推廣中心糧油蔬菜科科長冉茂濤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綠色循環生產模式,優質雜交稻谷平均畝產可達到500公斤,優質特種常規稻谷平均畝產可達400至450公斤。預計每畝可產干木耳1000公斤,優質稻-黑木耳模式合計畝純收益可達3.4萬元以上。”冉茂濤說,稻田木耳綠色循環輪作不與糧爭地、不與地爭肥、不與農爭時,變廢為寶、低碳綠色,可實現“糧食穩產千斤,增收上萬元”的農田效益。

  訂單回收  成品不愁銷路

  近年來,我縣堅持“以加工帶動基地、以基地聯農戶”的模式,有序推進示范引領、集約化發展。按“龍頭企業+種植大戶”的發展模式建設食用菌基地。全縣有食用菌規模化生產企業6家,即:天源農業發展公司、旺泰農業發展公司、美如農業發展公司、七曜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地標羊肚菌專業合作社、仙靈食用菌專業合作社。通過規模化生產企業的帶動,逐步形成了工業園區、巖東岍山村和下壩村、龍塘黃金村、靛水長巖村、新田坨園村和馬峰社區、龍射鎮勝利村和鐘山村等食用菌生產基地。

  11月7日,是甘泉村今年*次采摘木耳的時候。鮮黑木耳曬干后,將由彭水天源農業發展公司以27元/斤的保底價進行訂單回收。

  據天源農業發展公司負責人陶云權介紹,對于全縣與公司合作的黑木耳生產基地,公司也鼓勵零售,增加群眾收入。

  “干木耳市場零售價格是不低于40元/斤的,而且市場需求大、吃法多,很多人都喜歡買木耳煲湯、涼拌或者做泡椒木耳。”陶云權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shiyu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