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庫區長江之濱的小城云陽艷陽高照,溫暖襲人,云陽縣鄉村振興暨三峽陽菊高品質發展研討會如期舉行。來自農業農村部,中國綠色食品協會,中國農業大學等行業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話菊花產業發展,共襄鄉村振興盛舉。當天,被譽為“中國航空業縮影”的廈門航空有限公司,與東道主云陽蕓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現場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以蕓山農業的*有機菊花種植示范基地為基礎,共同建設“有機航食——生態飲品扶貧合作示范基地”。至此,三峽陽菊作為重慶市*入選航空食品的非茶植物飲品,正式開啟品牌飛翔的“藍天之旅”。
攜手廈航,絕非偶然。強強聯合,方有始終。一邊是國際知名的航空公司,一邊則是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龍頭典范。10年前,蕓山農業的創始人楊雪梅、李黎夫婦,毅然放棄大城市中醫院的安穩工作,返鄉創業種植菊花。三年探索,改良品種,培育陽菊;八年嘗試,有機種植,多國認證。終于“三峽陽菊”品牌在2016年正式注冊,歐盟,美國,日本有機認證逐步成功,三峽陽菊已成為“萬里長江 天生云陽”的杰出農產品代表,遠銷歐美。從*初的一朵小菊花,到如今帶動云陽全縣近20個鄉鎮的萬余農戶合作種菊近3萬畝,三峽陽菊已成為有效助力當地脫貧攻堅的大產業。
示范戶推廣 高質量發展:小菊花做出大產業
2007年初,抱著“給村民找點錢,大家共同致富”的初心,楊雪梅回鄉創業,在老家云陽縣堰坪鎮中升村流轉了30多畝土地,動員了24戶群眾種植中藥材旱半夏。在她和村民的悉心管護下,旱半夏長勢良好,一叢叢郁郁蔥蔥。眼看豐收在即,天公卻不作美,連綿的秋雨讓近八成旱半夏都爛在了地里,一年的辛勞化為烏有!雪梅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但為了不失信于鄉親,她承擔了全部的損失,當年虧損近10萬元。
萬事開頭難,*次種植雖然失敗,但楊雪梅卻并沒有氣餒。向專家請教后,她得知旱半夏抗澇性較差,不適合在多雨的云陽種植,而杭白菊耐陰抗澇,正適合云陽的氣候條件。于是,楊雪梅四處拜訪求教,并赴浙江桐鄉、安徽黃山等地參加培訓,學習掌握杭白菊等菊花種植新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楊雪梅種植的150余畝杭白菊獲得了豐收,畝產值達到4000多元。
首獲成功的楊雪梅、李黎夫婦始終沒有忘記“給村民找點錢”的創業初心。在她的引領下,中升村村民紛紛開始種植菊花。從*初的杭白菊,到后來研發培育出自己的嶄新菊種——“陽菊”,再到后來先后成立云陽縣蕓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和云陽縣艷平鎮菊花種植協會,并逐漸摸索出“公司+協會+基地+農戶”的聯動發展模式,使得越來越多的鄉親們加入到了種菊的隊伍中來,2011年,楊雪梅夫婦還在云陽縣堰坪鎮、紅獅鎮分別建立了1200畝和1000畝的藥菊種植基地,年創產值800萬元,讓1160多農戶實現增收。
如今,楊雪梅創辦的蕓山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不僅是云陽有機種植的龍頭企業,還建設了*有機菊花種植示范基地2.8萬余畝,覆蓋了云陽近20個鄉鎮,菊花種植戶平均戶產值達到8000元,擔起了云陽山地特色效益農業的典范大旗。當年的一朵小菊花,儼然已成為云陽當地的大產業。
國際化視野 高品質成果:小菊花引領大標準
成功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心酸和努力。十余年的種菊歷程,*次的挫折與探索,解決的是個案,收獲的則是以產業標準化所帶來的發展保障,和所鑄就的高質量發展成果。在種菊首年成功后,越來越多的鄉親們跟隨楊雪梅夫婦加入種菊隊伍。種植戶多了后,以前個體種植所無法預料的問題也就更多地凸顯出來。
“個案的成功不代表復制的可行。三峽庫區地形多變,海波高低各有不齊,復雜多樣的氣候小生態,使得杭白菊在這里推廣種植后,‘山谷山巔 一花兩面’,很難形成統一的種植結果。所以,要想大規模種植,就必須培育出適合云陽本地各種小氣候的新菊品種,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的三峽陽菊。”蕓山農業總經理李黎向華龍網記者講述了陽菊標準化種植的由來。李黎介紹得很輕松,但這個過程卻一點都不輕松。不僅需要嘗試各種菊花的本地化培育,還要經過各種海拔高度氣候地形的種植檢驗。整整三年,蕓山農業終于培育出了適應庫區復雜環境變化,能夠始終做到“山谷山巔 千花一面”的優質菊花品種——三峽陽菊。
而這三年的艱苦探索,也讓蕓山農業積累了大量實地數據。隨后蕓山農業依托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南京農大等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撐,對菊花種植、加工、產品研發等工作進行了全面推進,形成了以三峽陽菊母本育苗標準化、種植管護標準化、加工生產標準化、管理營銷標準化的流程,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和工作效率。在本地名聲大噪后,如何讓三峽陽菊走出一條不一樣的“菊花之路”,如何讓三峽陽菊高品質的產品特性轉化成品牌效應?楊雪梅夫婦想到了“有機+出口”。在大規模推廣種植后,蕓山農業重點開始有機化認證,而這也恰好讓陽菊走出了一條與其他菊花截然不同的發展之路。
八年間,蕓山農業嚴格按照各有機認證標準規范菊花種植管護,先后獲得國家有機認證、歐盟有機認證、美國FDA認證、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認證以及日本有機認證。高品質的發展成果吸引了眾多海外商家的青睞,中國郵政、和平藥房連鎖、吉和藥品公司等一批大型企業先后與蕓山農業簽約銷售,強勢助力三峽陽菊占領國內中高端菊花消費市場;國外客商也紛紛下單訂購,使得三峽陽菊漂洋過海遠銷美國、英國、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際市場,成為中國有機菊花產業領軍企業。2017年受國標委的邀請,蕓山農業在非茶飲植物飲料的原料有機種植領域,介紹自己的管理模式和種植經驗,其所摸索出來的各種標準,正式提交國標委,有望成為有機菊花產業的大行業標準。
技術性扶持 合作化致富:小菊花助力大脫貧
“公司在去年接到過國標委的一個任務,就是讓有機標準化農業生產參與到*扶貧中,提升產品的附加值。所以,從接到任務開始,我們就在思考,怎樣讓更多的鄉親們,尤其是貧困戶,能夠跟蕓山農業一起發展,實現脫貧致富。跟李黎商量后,我們決定在原有免費提供種苗,田間技術傳授等的基礎上,建設三峽陽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制定種植戶三重保障制度,從而讓建卡貧困戶低保戶農村轉移勞動力等城鄉重點人群創業和穩定就業,助推脫貧攻堅。”楊雪梅回憶說。
楊雪梅所說的這幾項投入,正是蕓山農業近年來以產業帶動脫貧,以技術幫助脫貧,以合作社形式帶動致富的“三峽陽菊模式”。總結起來就是“技術扶貧+制度保障+合作致富”。技術扶貧不再是原來的田間地頭點對點傳授,蕓山農業斥資350萬元,建立起了占地750畝的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從全縣各種植鄉鎮中雙向選擇意向農戶,尤其是貧困農戶,來學校全面培訓菊花種植技能,使其成為三峽陽菊集中孵化的個體經營戶,示范輻射帶動周邊農戶。
在“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創業示范+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下,蕓山農業在鼓勵創業示范戶自主發展的同時,還鼓勵示范戶門帶動周邊農戶組建專業合作社,通過合作社的模式,來聯動種植戶,形成較為緊密的合作社組織。截至目前,蕓山農業已通過三峽陽菊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孵化個體經營戶50個(其中重點人群15個),輻射帶動培育三峽陽菊專業合作社32個(已辦理營業執照10個),帶動農村轉移就業5019人,其中貧困戶,低保戶人員502人。
此外,蕓山農業還制定了產業發展的激勵機制。不僅對種植戶實施免費提供優質種苗,免費培訓種植技術,保底回購鮮花的“三重保障”,還對種植面積達2畝以上的農戶,每年給予200元分紅獎勵,對種植面積達100畝以上的專業合作社和個體工商戶給予3000元的獎勵外還根據鮮花總量每斤再獎勵0.1元。這些激勵機制,極大地提升了農戶種植的熱情,有力助推了*脫貧,使“依托產業——實現就業——合作種植——成功致富”成為當地一條極具特色的脫貧之路。
脫貧攻堅始終在路上,企業發展始終在征途。在談及接下來的發展計劃時,楊雪梅滿懷信心地告訴華龍網記者:“未來五年,我們將積極推進產業化升級,將三峽陽菊種植面積擴大到10萬畝,實現產值10億元,帶動5000農戶脫貧致富奔小康。同時,也將加大對菊文化的傳承開發,建設一座一座集觀光旅游、感覺旅行、產品體驗、科技研發、種苗培育、技能培訓等一體的中國菊文化生態主題度假園——三峽陽菊生態園。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加強品牌建設,讓三峽陽菊香飄遠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