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河南淅川縣毛堂鄉,依然綠意盎然,全鄉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透過通透的空氣,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片片灰白民居、一條條蜿蜒公路掩映在青山綠樹之中。
生態,是毛堂鄉*的優勢,但區位卻制約著經濟發展。由于交通閉塞、土地貧瘠等原因,該鄉貧困發生率極高,目前,全鄉3萬余人,仍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46戶2692人。
“近年來,我們發揮好山好水優勢,按照短、中、長三線產業項目相結合,擴大產業帶貧覆蓋面,形成‘鄉有主導、村有特色、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的立體增收格局。”毛堂鄉黨委書記王志斌說。
2017年8月,國務院研究室王濤任銀杏樹溝村*書記。一年來,他以黨建為引領凝聚人心,從銀杏樹溝村等9個村的黨員中抽選*黨員組建“羋月山農業產業發展黨小組”,并引進中科盛聯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在村里辦起勞務服務公司和生態農業公司,組成扶貧產業聯盟,帶動附近貧困戶就業,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集中流轉6000余畝土地,統一發展薄殼核桃、玫瑰、油牡丹等高效生態產業,帶動南山區9個村6000余名群眾脫貧。
銀杏樹溝村,只是毛堂鄉以黨建引領脫貧攻堅的縮影。該鄉將脫貧攻堅工作與加強基層黨建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動、同考核,建立“定人員、定任務、定責任、定目標、定時限”的“五定”責任機制,落實*書記幫支部、支部帶黨員、黨員帶群眾,縣、鄉、村三級300余名幫扶干部在脫貧戰線上凝心聚力、閃光發熱。
在毛堂鄉南泥湖村,貧困戶謝鐵軍家的墻上掛滿了蜂箱,謝鐵軍正小心翼翼地查看蜜蜂長勢。“鄉里分了兩箱,我又用到戶增收的5000元買了14箱蜜蜂,一年能收幾十斤蜂蜜。”謝鐵軍說。
毛堂鄉鄉長王群尹介紹,毛堂鄉山好水好,四季野花盛開不斷,2017年開始,我們成立賈營村養蜂專業合作社,利用到戶增收資金,從三門峽、西峽等地引進蜂蜜400余箱,配套蜂箱1000個,分發給賈營村、南泥湖村的貧困群眾,這些無污染的土蜂蜜一上市就供不應求。
為幫助貧困戶通過特色種養脫貧致富,該鄉聘請縣林業局、農業局、畜牧局、人社局等部門,定期對有種植、養殖意愿的農戶進行技能培訓,今年已組織7批次500余人參加了觀摩學習或技能培訓。
除了蜜蜂養殖這個短線產業,毛堂鄉還大力發展小龍蝦、黃粉蟲等特色養殖,鞏固香菇、丹參等短平快種植業,引進佳美傘業等5個扶貧車間,確保每個貧困戶有至少兩個產業項目的疊加收入。
近年來,該鄉大力發展薄皮核桃、大櫻桃、黃金梨等林果業近1.5萬畝,發展茶園4000畝,帶動全鄉800多戶貧困戶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等方式穩定增收。同時,該鄉大力發展觀光生態農業,帶動20余戶貧困戶戶均增收6000元。
“我們將把產業發展、勞動力就業轉移,作為推進脫貧攻堅的核心來抓,如期完成脫貧任務。”王志斌信心滿滿地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