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前從中科院版納植物園獲悉,該園熱帶植物資源可持續利用重點實驗室申請的一項關于能源植物小桐子專用生長調節劑及其應用的技術,獲得印度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據悉,該實驗室能源植物分子育種研究組的徐增富研究員和潘幫珍副研究員申請的這項專利,已于2010年2月同時申請國內專利和國際專利,并于2012年9月向國際具有*潛在小桐子種植面積的印度和巴西提交國家專利申請。其間,已于2013年11月以名為 “一種小桐子專用生長調節劑及其應用”獲得中國國家發明專利授權;2018年5月,正式獲得印度國家發明專利授權;但在巴西的國家專利申請仍在復審階段。
這項技術曾以《芐氨基嘌呤處理顯著提高生物燃料植物小桐子產量》為題,發表在國際期刊《植物生長調節雜志》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此項發明重點針對小桐子雌花比例少導致產量低這一突出問題,提供了一種使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的辦法來提高雌花數和總花數的解決方案。根據發明所述的方法,采用細胞分裂素6-芐氨基嘌呤處理小桐子花序,可讓種子產量平均增加2.3倍。與原來技術相比,此項專利技術操作簡便、成本低廉,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