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湖州市南潯區雙林鎮大虹橋糧食功能區內,來自中國水稻研究所、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大學、湖州市農業局的5位水稻專家正在田間現場實測水稻畝產。收割、裝袋、稱重、計算……一個小時后,數據出來了:641.8公斤和618.2公斤。同樣的田塊、同品種的水稻,為什么其中一塊田塊的產量卻多出了23.6公斤?浙江省科技特派員陳銀標告訴記者,因為豐產稻田使用了水稻穗期葉面肥“真打糧”。
“真打糧”水稻穗期專用葉面肥是浙江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熊義勤專家團隊歷經11年的研發成果,系水稻專用,國內首創,目前已經達到產業化水平。
“一般氣象條件下,水稻空癟率大多在10%左右,如遇到惡劣天氣,或因管理不善等原因,空癟率還可增大到20%或以上。”陳銀標介紹,而“真打糧”則是在水稻結實期促進水稻氮碳代謝,加快水稻碳水化合物運轉,從而降低癟谷率,提高水稻結實率和千粒重,*終達到增產目的。
該葉面肥以植物提取物、動物源氨基酸等為主要原料研制而成,在生產工藝上開創了無廢液排放、不污染環境的清潔生產工藝,避免了對環境的二次污染。目前,該項技術在浙江、湖南、黑龍江等地,已累計推廣面積50余萬畝。
*水稻專家、原浙江農業大學校長夏英武教授表示:“‘真打糧’每畝用量僅100毫升,只用*噴施,不僅增產效果好,而且稻谷加工大米時能提高5%的出米率。在對水稻抗早衰,促進灌漿,降低癟谷率,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方面都有顯著效果。”
2015年,南潯區就通過市、區兩級產學研聯盟平臺引進浙江大學專家團隊,在試驗田運用“真打糧”水稻穗期專用葉面肥,并實現了增產增收。今年,該區又結合糧食綠色高產創建工作,在大虹橋糧食功能區應用該項技術,推廣種植水稻面積1萬畝。
農業科技的應用為農業增產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持,要以技術促進農業振興。湖州市南潯區農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將結合2018至2020年在全區發展15萬畝“水稻—小龍蝦”生態種養模式的規劃,利用優質稻米品種、增施有機肥、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并將噴施“真打糧”葉面肥技術作為提高米質、增加產量的重要技術措施之一,逐步在各鎮(開發區)推廣運用。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