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江蘇省劃定農業農村現代化時間表(圖)
江蘇省劃定農業農村現代化時間表(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1/30 11:04:00  來源:新華日報  閱讀數:393

鄉村振興

  “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艱巨、*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廣泛、*深厚的基礎在農村,*的潛力和后勁也在農村。振興鄉村,就是要補齊短板,縮小城鄉差別,使鄉村成為現代化發展的活力之源。”11月29日,《江蘇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規劃(2018-2022)》發布,江蘇省力爭率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在鄉村振興中走在全國前列。

  農業農村發展取得重大成就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蘇省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建設,持續改善農村民生,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農業農村取得重大成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李侃楨介紹說,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為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堅實基礎。

  在農業生產方面,全省糧食年產量穩定在3500萬噸左右,持續保持口糧自給。到去年底,全省高效設施農業占比18.8%,高標準農田占比59.3%,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83%,農業信息化覆蓋率達到60.2%,均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農村承包地流轉比例達到60%。

  在農村基礎設施方面,行政村實現“村村通”等級公路,通達雙車道四級公路的行政村占到71%。農村地區寬帶覆蓋率為95%,區域供水入戶率達97%。鎮村公交開通率達72.4%。所有村莊完成一輪環境綜合整治。

  在農民增收保障方面,去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1萬元,位居全國省區第二位,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2.28:1,位列全國先進水平。到去年底,又有133萬人完成脫貧目標,480個省定經濟薄弱村集體年收入達到18萬元以上。農民務工收入比重達到49.6%。縣域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并實現全覆蓋,農村醫療服務、公共衛生、養老服務體系逐步完善。

  2022年蘇南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江蘇省確立了2020年、2022年兩個時間節點,同時科學把握江蘇省鄉村發展區域差異,對各地區時序進行規劃, 梯次推進鄉村振興。時間節點一:到2020年,鄉村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建立健全鄉村振興工作機制,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初步形成,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的思路、舉措明確,新一輪脫貧致富奔小康任務全面完成,以縣為單位實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和環境污染防治取得重要進展。

  時間節點二:到2022年,鄉村振興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健全。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深化,鄉村產業充分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條件顯著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有效提升,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制度體系得到鞏固,鄉村*傳統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鄉村治理能力有效增強,現代鄉村治理體系初步構建。

  鑒于農業農村發展的區域差異,江蘇省對各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進行排序:2022年蘇南地區,2025年左右沿海南部地區和揚子江城市群蘇中地區,2030年江淮生態經濟區。

  指標體系體現發展高質量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江蘇省將積極實施現代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收入新增萬元、美麗宜居鄉村建設、鄉風文明提升等十項重點工程。到2022年,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去年新增1萬元,并培育500個左右省級特色田園鄉村,保護1000個左右省級傳統村落和傳統建筑組群,建成1萬個左右美麗宜居村莊。

  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江蘇省制定五大類26個指標的江蘇鄉村振興指標體系。省發改委副主任湯明海介紹說,相較國家指標體系,江蘇省增加4個指標,調整5個指標,體現江蘇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同時,走有江蘇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新增4個指標,包括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的村占比、農村和諧社區建設達標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基層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實現度,以促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整體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更為全面、科學、準確地覆蓋和描述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和特征。

  與國家規劃相比調整的5個指標,鮮明體現江蘇高質量發展要求。如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根據國家規劃“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調整。江蘇省在2016年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97%,遠高于國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2022年要求,增加“無害化”更能體現高質量發展要求。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xhj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