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南疆,天氣轉涼。趕在下霜前,村民亞森·克來木抓緊采收*后一批金銀花,爭取賣個好價錢。
“2018年行情見長了啊,一畝地的收購價從2017年2500元-3000元,漲到3500元了。”金銀花對亞森·克來木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作物。他的“試驗田”,連續兩年效益都不錯,有些出乎他*初的預料。
地處塔里木盆地西部的麥蓋提縣,與南疆多數地區一樣,日照時間長,土地缺水、鹽堿含量高,適宜種植的農作物品類有限,棉花、紅棗是當地*主要的作物,農民脫貧方式單一。
2016年,在山東省援疆指揮部大力支持下,麥蓋提縣通過前期謀劃、調研,優化調整種植結構,確定了在亞森·克來木所在的昂格特勒克鄉托萬昂格特勒克村試種300畝金銀花。
為什么是金銀花?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駐托萬昂格特勒克村工作隊*書記梅國軍說,金銀花喜陽、耐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對偏酸、偏堿性土壤都能適應。
在內地是常見作物,但在天山以南的農田,金銀花還“新來乍到”。要讓這個貧困村的村民接受金銀花,一開始并不容易。
“村民都沒見過,也沒聽過金銀花,都擔心管理起來比棉花和紅棗要難。”梅國軍說。
亞森·克來木成了全村*個“吃螃蟹”的人。他的選擇,其實出自無奈。父親入院多次,治病花光了積蓄,全家也因此返貧。“為了賺錢,只好試一試了。”2016年,他在自家的一畝地里種上了金銀花。
由合作企業提供種苗、全程跟蹤負責技術指導,亞森·克來木學著入門。但“學費”還是有的,“*年幾乎沒有收入”。好在堅持下來,收入終于來了。
種上新品種,勞動也輕松了。亞森·克來木說,種紅棗、棉花,地里活多、費用也高,但是金銀花,鋤鋤草、采一下花就行了。
梅國軍算了這樣一筆賬,一個四口之家的貧困戶種植一畝金銀花,收益3000多元,那么人均就能增收800元至900元,“增收效果明顯”。
有了“吃螃蟹”的人帶動,外加駐村工作隊、村兩委的反復工作,村民們慢慢都有了種植信心。嘗到甜頭的亞森·克來木,已被合作企業聘請為技術指導員,*能拿150元,“2019年我打算種5畝到10畝,反正合作企業保證收購。”
如今,300畝地金銀花已分配至186戶符合條件的農戶手中,其中98戶是貧困戶。在山東援疆省市的支持下,昂格特勒克鄉計劃再增加300畝金銀花栽種,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力爭實現帶動1000余人增收的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