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黃的銀杏、翠綠的松柏、火紅的楓樹……初冬時節,薊州區邦均鎮苗圃基地里景色萬千。一輛輛大卡車進進出出,卸下樹苗,又裝上一棵棵粗大的景觀樹快速駛去。栽樹苗、澆凍水、剪枝、涂白,農戶們一片忙碌。
“今年冬天,我們家將新栽國槐、白蠟、美國紅楓10萬株。”在邦均鎮小孫各莊村苗圃里,種植大戶吳依瑞一邊栽樹苗,一邊笑著說,“我種苗木快40年啦,年收入近百萬元,現已蓋起了兩棟新房,買了汽車,苗木成了搖錢樹!”
在邦均鎮苗木協會辦公室,會長楊繼會正打電話聯系林業專家給農戶授課、幫助會員賣苗木……
“邦均鎮苗木生產大發展,首先要感謝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
“1978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一些農戶就開始在庭院種速生苗木銷往周邊大城市;上世紀八十年代,農戶們不再單一種糧,把苗木擴種到了責任田;2000年后,迅速發展壯大,村村栽樹、戶戶種苗。”
“40年來,我們這涌現出了一大批專業戶,很多農戶年收入超百萬元,參與綠化工程的農戶年收入甚至達到上千萬元。”
聊起苗木種植,楊繼會如數家珍。
西兵馬村李淑霞的大棚里,一盆盆碧綠的、紫色的、火紅的草花絢爛奪目。
“為延長邦均苗木產業鏈,我擴種了草花,專門為園林綠化工程配套,觀賞效果好,種植效益也不錯。鎮政府給我們建交易市場、拓寬田間道路,打深水井,成立了苗木協會。*近兩年,又幫我們建網上銷售平臺,讓全鎮苗木生產紅紅火火。”
邦均鎮黨委書記王學良介紹說,是改革開放的“春風春雨”滋潤了全鎮苗木花卉茁壯成長。40年來,邦均鎮苗木花卉產業不斷壯大,年交易額已突破10億元,帶動周邊鎮鄉苗木花卉交易3億元以上,已成為北方*的苗木花卉生產基地。
火炬樹、大葉黃楊、小葉黃楊……在邦均鎮萬畝鄉野公園里,栽種的幾十種苗木,橫成排、豎成行,儼然一個大森林公園。
“鄉村振興戰略描繪了美好藍圖。我們正通過建鄉野公園,全面提升全鎮苗木花卉檔次,提高土地產出效益,助推高質量發展。與此同時,搞好生態環境建設,讓邦均鎮四季常綠!”王學良信心滿滿。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