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壓力也變成了養豬行業的推動力,在規模豬場,豬高架床+益生菌的玉林模式不僅*程度降低了對環境的污染,還進一步改善養豬環境,讓生豬更健康,豬肉更安全。
“豬常態”時代即將到來
“‘豬周期’時代即將結束。”廣西玉林市水產畜牧業協會會長龐宏志介紹,之前養豬業一直陷入“豬周期”的怪圈,它的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讓養豬人愛恨交加。生豬價格從2018年春節14元/公斤一路下跌,*跌至9元/公斤。造成價格低迷的重要原因是肉豬貨源量陡然增多,這是由于部分養豬場原來是直排糞污,因此造成環保不達標被關停取締,促使大豬大量集中上市,短時間供方市場貨源增加所致。豬飼料價格也比上年同期上漲10%左右。
可喜的是,生豬價格從2018年5月回升至13~14元/公斤,養豬戶實現微利。“養豬業今后將進入一個‘新常態’。” 龐宏志說,這是一種理性回歸,是市場重新洗牌的新局面,預計今后生豬價格將在這個位置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國家開展的環保行動無形中造成養豬業新一輪洗牌,中、小、散養豬戶在這個過程中被淘汰出局,玉林市存欄量減少100~200萬頭,養豬業因此進入養少賺多、養多虧多的狀態。隨著秋冬季和春節的臨近,價格還有進一步的上升空間。
新常態下如何深度破局
“有壓力,也要破冰前行。”龐宏志說,目前我國養豬業同時面臨“環保拆遷、非洲豬瘟疫情、季節性行情變化”三重壓力。
但養殖業是民生產業,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發展的行業。當前低豬價+高環保壓力讓養豬人雪上加霜。不過,商機仍在,養殖糞污是生物污染,可以通過種植資源化循環利用,從而養育改良土壤肥力,把企業帶上綠色環保生態養殖的道路才是*終的發展之道。目前,玉林治理環境污染已經形成三種模式:大中型企業的現代化生態化養殖資源化利用的高架床加益生菌模式,中小養殖企業的低架床加益生菌加自動刮糞板模式,第三個是福綿區政府出資集中購買糞尿運輸車,由社會經濟組織協調專業治污團隊進行糞污處理,達到投資少、易操作、零排放的三贏目的。
“今后豬肉消費方式也將發生新的變化……”廣西玉林師范學院經濟學教授許進杰博士說,非洲豬瘟的疫情也為長期以來的活豬運輸和消費敲響一記警鐘, 引導豬肉消費逐漸向冷鮮豬肉和深加工豬肉產品轉變或許將成為新的消費模式。冷鮮肉運輸不但降低運輸成本,而且更有利于保障肉質,減少疫病傳播風險.而改變現在以熱鮮肉為主的消費方式,向冷鮮肉和深加工豬肉產品的消費方式轉變,積極探索產業鏈不同環節主體之間的訂單化生產模式,培養豬肉屠宰加工龍頭企業,推進豬肉品牌建設,這一建議也為玉林市養豬業開出一劑良方。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