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西桂林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圍繞“生態立市”、“鄉村振興”戰略,按照“依托生態優勢、突出文化特色、堅持產業融合、建設大美桂林”的思路,讓桂林的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空氣更清新。
五年來,全市鄉村綠化總投資8.6億元,完成村屯綠化17100個、通道綠化2098公里、山上造林99217公頃;掛牌保護古樹名木28948株;漓江環境生態修復1833.6畝;創建24個現代特色林業示范區;全市森林覆蓋率71.23%……桂林鄉村以“環境優美、生態宜居、產業發展、和諧幸福”的嶄新形象展現在世人面前。
“書記工程”打造生態宜居鄉鎮
2013年3月,剛到桂林履職的市委書記趙樂秦在全州、興安兩縣調研時,提出了實施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建設的戰略構想,要求每個縣(包括雁山區、臨桂區)每年選擇一個鄉鎮,由縣(區)委書記負責聯系重點推進,走出一條具有桂林特色的新型城鎮化之路。因此,這項工程又被稱為“書記工程”。
近年來,桂林市堅持“城鄉協調推進”,以實施“書記工程”為突破口,探索了一條以城帶鄉、城鄉互動、凸顯文化、生態綠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構建了“城鄉一體,生態美麗,文化多元,富裕和諧”的美麗大家園。更為重要的是,在“書記工程”的輻射帶動下,廣大鄉村面貌一新,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前景闊步前進。
全市總投資約130億元,建設項目共1665個,分四批共建設60個新型城鎮化示范鄉鎮,占全市鄉鎮總數的44.77%。通過這些項目建設,示范鄉鎮的鎮容鎮貌、市政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生產和生活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當地群眾就業、就學和就醫,當地居民和群眾有了明顯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通過實施“書記工程”,開展“村屯綠化”、“古樹名木保護”、“漓江環境綜合整治”、“特色林業示范區創建”四大行動,為鄉村綠化提供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全市12個縣(區)、16個鄉鎮分別榮獲*生態示范區、示范鄉鎮榮譽稱號,42個鄉鎮、102個村分獲自治區生態鄉鎮、生態村榮譽稱號。全市農村綠化美化水平大幅提升,森林覆蓋率、植被生態質量和植被生態改善程度居全區、全國前列。
綠色產業發展 鄉村振興提速
創新是動力源泉。如何破解綠化模式單一、經費保障不足、后期管護薄弱三大瓶頸,是激發鄉村綠化生機活力的關鍵。
魅力鄉村旅游異軍突起,特色效益農業發展提速,生態農業品牌叫響全國……多年來,桂林堅持農業發展與新農村建設、環境整治、鄉村旅游相融合,加快培育生態農業、規模農業、品牌農業、觀光農業等特色效益農業,推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良性互動、和諧發展。
根據《桂林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桂林市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經濟規模進一步壯大,產業布局和產品結構進一步優化,科技支撐能力明顯增強,信息化水平明顯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倍增,初步建成農業強市。
作為國際知名的旅游城市,桂林尤其注重鄉村建設與城鎮化建設、生態農業發展、景區景點開發相結合,提高旅游服務規范化、標準化水平,努力打造以“春之花、夏之涼、秋之實、冬之雪”為主題的“魅力桂林鄉村農業四季游”格局。目前,全市有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5個,*農業旅游示范點11個、自治區級農業旅游示范點34個,自治區級四星、五星級鄉村旅游區及農家樂數量居廣西首位。
2014年以來,全市創建了6個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30個市級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構建了“一縣數品”和“一鄉一品”“一村一品”農業發展體系,一大批種植型、養殖型、旅游型、保護型特色村屯不斷涌現,促進了農民就地轉移就業和就地城鎮化。
下一步,桂林將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實現農業產業全覆蓋、縣縣有示范區、鄉鄉有示范園、村村有示范點,培育發展一批產值超10億元的示范區;加快實施質量興農戰略,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打好桂林農業“綠色牌”“生態牌”“長壽牌”“富硒牌”;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發展壯大糧食、羅漢果、銀杏、荔浦芋、月柿、金桔等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加快打造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
生態文化相融 豐富鄉村內涵
桂林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古鄉鎮、古村落、古街區、古建筑等眾多歷史文化遺址遺產,像一顆顆珍珠,散落在桂北大地上。為充分發掘、保護、開發這些歷史文化遺跡,桂林市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各鄉鎮因地制宜,發揮自身優勢,挖掘當地文化,走出一條條各具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避免了“千城一面、千篇一律”。
結合鄉村風貌改造抓好鄉村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桂林市完成了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規劃編制49個,深入挖掘桂北傳統建筑文化元素,在實踐中形成了以陽朔縣“小青瓦、白粉墻、花格窗、青石墻裙”,資源縣“坡屋頂、吊腳樓、木干欄”,恭城瑤族自治縣“坡屋頂、小青瓦、白粉墻、吊腳樓、木格窗”等為代表的獨特的桂北民居建筑風格,深受當地群眾和中外游客歡迎。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鎮、12村被列入自治區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錄,其中4鎮、5村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錄;85個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約占廣西的53%。
通過對萬壽橋、古民居、湖南會館、十三個碼頭、清真寺等文物古跡進行修復,靈川縣大圩鎮再現千年古鎮的韻味;通過整體搬遷的方式,全州縣枧塘鎮將桂北古民居建筑群保留了下來;充分利用地域優勢,恭城瑤族自治縣龍虎鄉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突出瑤漢古鎮文化;依托千年古鎮的深厚文化底蘊和漓江“鉆石水道”的地理優勢,將旅游資源與古鎮文化相融合,陽朔縣福利鎮全力打造成漓江下游副中心旅游名鎮;通過大力弘揚界首骨科醫院中醫治療文化,興安縣界首鎮打造了特色中醫療養品牌……
一個個不僅“看得見山水”,也“記得住鄉愁”的美麗鄉村在桂林如雨后春筍般崛起,展開了一幅幅生態宜居的美麗畫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