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手快,剝了4兩花絲,掙了60元。”
這是記者近日在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鎮陳古同村藏紅花基地聽到的對話。這片基地占地面積500余畝,不僅是永城市*,還是全國*的藏紅花種植基地。
永城市龍崗鎮地處河南與安徽兩省的結合部,為神醫華佗的故里。因為地處平原,土壤含硒,當地村民素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今年33歲的陳志是該鎮陳古同村的村民,自高中畢業后便去了藥都亳州做藥材生意。
在經營的多種藥材中,陳志唯獨對藏紅花情有獨鐘。藏紅花也叫西紅花、番紅花,是一種名貴的藥食兩用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美容祛斑等功效,素有“*的藥材、*的香料、*的染料”之稱,經濟價值極高。史料記載,該花*早由希臘人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歐洲、地中海及中亞等地,明朝時經西藏傳入我國,故得名藏紅花。當前,全球的藏紅花年產量僅有350噸左右,95%來自伊朗。中國的藏紅花年產量不超過3噸,全國種植面積不超過3000畝。
“隨著中國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養生理念的深入人心,藏紅花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存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和龐大的潛在市場價值。所以我決心種植藏紅花。”提及種植初衷,陳志介紹說。
2014年,陳志回到家鄉,在自家的12畝田地里試種了藏紅花。因為經驗不足,當年,藏紅花的成活率僅有三分之二。盡管試種不算成功,但陳志也看到了藏紅花強大的生命力,第二年,他又將種植面積擴大到了80畝。這一年,藏紅花的成活率達到了90%,實現盈利70余萬元。第三年,陳志又流轉了村里190多畝土地,繼續種植藏紅花。而在今年,他的基地已經擴大到了500余畝。
每年5至10月份是藏紅花的種植期,10月底至11月初是收花期。其余時間,還可以在其間套種其他農作物。一畝藏紅花首年種植約產600克花絲,第二年可產1.5至2斤,可多年種植。
“我們平常所說的藏紅花其實就是花絲,而不是烘干的花朵。”陳志補充道。
“如此名貴的藥材,一定很難管理吧?”
當記者說出心里的疑慮時,陳志笑著拔起一顆綠油油的藏紅花植株,指著下面蒜頭般的種球給記者看。
“這個就是藏紅花的種子,和大蒜很相像,種植也和大蒜一樣省心。好管理,耐旱澇,沒有病蟲害,也不用噴灑任何農藥,比種普通莊稼還省心。”
藏紅花的花期大約為一個月,上午8點到10點是采摘的黃金時段。所以一大早,周邊村民們便帶著裝花的口袋聚集而來。其中,便有龍崗鎮陳古同村村民、貧困戶陳善修。
“自從花期開始,我就過來采花了。每天的收入不低于50塊,中午還有免費的午飯,一個月下來,至少能收入1500元吧。”
除了陳善修這樣的“臨時工”,陳志的藏紅花基地還有不少的“長期工”。
“從陳志*年種藏紅花起,我們夫妻倆就跟著他干,砍草、施肥、澆水,有啥活就干啥活,每月能增加三千多元的收入。”龍崗鎮孟樓村村民宗孝來夫妻便是“長期工”中的夫妻搭檔。
“我家的土地都流轉給他了,再加上我現在又在他這里當工人,一月又能多掙一千多元,感覺挺好的。不僅幫我們貧困戶脫貧,還幫國家解決了負擔。”同樣是貧困戶的龍崗鎮孟樓村村民宗孝來一邊忙碌一邊告訴記者。
陳志以每畝800元的價格將村民們的土地流轉過來,然后再吸納村民們到藏紅花基地就業,既實現了土地的集約式經營,又讓農民變成了工人,增加了經濟收入。如今,陳志的藏紅花基地擁有長期工100多人,短時用工400多人,發展種植農戶12戶,帶動貧困戶30戶。
新鮮的藏紅花采回后,就進入了取花絲環節。陳志采取的是自采自取方式,取出的花絲按15元一兩支付手工費,多勞多得。為了幫村民們節省時間,細心的陳志還每天為村民們供應免費午飯。
花絲取出后進入烘干工序。鋪平墊紙,將花絲均勻地撒在紙上,上面蓋一張白紙,再用草席覆蓋,然后送入烘干機。一個小時后,干花絲出爐,空氣中滿是馥郁的香氣。
“咱們國產的藏紅花藥用含量和個頭均是伊朗的兩倍左右,所以價格也是伊朗的三倍左右。當前,亳州藥材市場上伊朗藏紅花的售價是每斤7000到11000左右,而我們國產藏紅花的批發價格就是每斤20000到30000左右。”
目前,陳志的藏紅花主要銷往北京、上海等地的高端市場,以及部分藥廠用來作科研使用。今年,陳志的藏紅花總產量約300公斤,每公斤批發價格約為2.1萬元,每畝地的收入都在萬元以上,*一項就能創收600多萬元。等到次年刨出藏紅花的種子,比花絲的價格能貴將近10倍,每畝的經濟價值可高達10萬元以上。信心十足的陳志已經為他的藏紅花申請了“大地珍蕊”商標,并擬把藏紅花基地擴大到1000畝,帶動更多的農戶共同種植,讓藏紅花拓寬致富路。
“下步,我鎮將加大對藏紅花種植基地的扶持力度,在擴大種植規模、協調用工、資金渠道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同時,引導廣大群眾積極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為龍崗鄉村振興開拓致富新路。”龍崗鎮黨委書記孫立峰表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