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以來,菜粕整體呈現倒V形走勢。截至10月上旬,得益于旺盛的水產養殖需求,沿海地區菜粕庫存從3.65萬噸的高位下跌至僅1000噸,1901合約快速從約2300元/噸的低位反彈至2640元/噸附近。但此后隨著逐漸進入水產養殖淡季,菜粕庫存再度累積,目前已升至3.7萬噸,進而拖累1901合約價格跌至2200元/噸附近,接近年初的低位水平。
加拿大菜籽產量調增
根據加拿大農業部11月的供需報告,油菜籽各指標與10月預計值持平,仍遠高于9月預計值。2018/2019年度加拿大油菜籽產量預計為2099.9萬噸,遠高于9月預測的1916.2萬噸,但低于上年的2132.8萬噸。同時,2018/2019年度加拿大油菜籽出口量預計為1150萬噸,高于9月預測的1100萬噸,亦高于上年的1090.9萬噸,期末庫存則為250萬噸,遠高于9月預測的125萬噸,亦高于上年的239.1萬噸。總體上,受天氣和降雨因素影響,單產從此前9月預計的2.09噸/公頃被大幅修正至2.29噸/公頃,可見,加拿大油菜籽供給帶來較大保障。
開機率維持高位
庫存方面,目前國內沿海菜籽和菜粕均有所增加。據天下糧倉數據,截至11月25日,國內沿海菜籽庫存為39.6萬噸,已經連續四周位于40萬噸的偏高位置。同時,菜粕庫存持續上升,短短六周即迅速從1000噸的低位重新升至3.7萬噸,環比前周大增29%。
開機方面,本周雖有所下滑,但仍達19%以上,沿海菜籽開機率則為43.1%。此外,目前進口菜籽壓榨仍處于盈利狀態,壓榨積極性較高,后期壓榨量預期仍偏高,將吸引貿易商進口菜籽。值得注意的是,機構跟蹤數據顯示,11月菜籽到港量預計高達61.8萬噸,12月亦達57萬噸,由此來看,原料整體供應較為充裕。
另外,10月下旬中國海關公布了允許進口符合要求的印度菜籽粕的公告。目前印度菜籽粕庫存充足,預計每年有能力向我國出口40萬到50萬噸,亦將帶來供應壓力。
淡季需求堪憂
菜粕的主要用途之一在于水產養殖。不過,進入冬季后,水產養殖對飼料的需求進入季節性低谷,難以對菜粕形成支撐。天下糧倉數據亦顯示,近三周全國菜粕平均僅成交7000噸,遠低于前幾周每周1.5萬—4萬噸的成交量,顯示出下游提貨速度呈現減慢跡象。
此外,菜粕還面臨替代品的競爭。*近中美貿易和談環境持續改善,且不排除12月前達成部分協議的可能,我國重新進口美豆概率趨于上升,而且南美大豆種植面積增加,而黑龍江省大幅提升大豆種植補貼至每畝320元,國產豆種植面積亦有望明顯提升。在豆粕供給改善的背景下,亦可能沖擊菜粕消費市場。總體而言,在供需格局改善的情況下,菜粕或持續低位振蕩,如果中美達成協議且大豆貿易改善,預期后期走勢仍難樂觀。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