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致富經 > 夫妻返鄉辦豬場 帶領村民致富
夫妻返鄉辦豬場 帶領村民致富
農業網   時間:2018/12/5 13:57:00  來源:內江晚報  閱讀數:379

  夫妻倆吃苦耐勞,外出打工10余年,積攢了數十萬元的積蓄后返鄉創業,投入資金在家鄉養豬,不僅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夫妻倆敢想敢干,擴大養殖規模,年收入100萬元,并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四川內江東興區高梁鎮紅祠村2組一大型養豬場,養殖戶熊蓮和丈夫李小彬正在給豬喂食。看到長勢良好的生豬,熊蓮滿心歡喜地說:“今年可出欄肥豬700頭,收入100萬元。”

  外出打工 積攢創業資金

  1997年2月,家住紅祠村的熊蓮嫁給了本村的李小彬。結婚后,他們便一同來到山東省東營市河口區仙河鎮一家飯店打工。

  “在外打工掙錢不容易。”熊蓮說,為了多積攢資金,今后回家創業,他們不僅省吃儉用,空閑時間還去工地打零工。

  隨著時間的推移,夫妻倆打工10余年積攢了一定的資金。如何讓這筆資金發揮應有的效益?看到身邊的打工朋友紛紛返鄉創業 ,他們決定辭工回到家鄉。

  返鄉創業 投資40萬元養豬

  2013年2月,熊蓮和丈夫返鄉后,四處考察,尋找創業項目。兩個月后,正當他們為選擇創業項目苦惱時,*偶然的機會給他們帶來了商機。

  有*,熊蓮到朋友家吃飯,餐桌上的一盤回鍋肉特別受歡迎。“還是家鄉豬肉又香又好吃。”熊蓮說,“如果在家鄉辦養豬場養豬,創收的同時還能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

  通過在朋友家吃回鍋肉,他們萌生了發展生豬產業的想法。2013年6月,熊蓮投資40余萬元,在紅祠村2組建了一個占地1200余平方米的養豬場。

  農村家家戶戶都能養豬,但要飼養成百上千頭,熊蓮和丈夫還是有些擔心。為了飼養好生豬,夫妻倆購買了一系列養豬的書籍閱讀,并在網上學習養豬技術,同時到東興區的大型養豬場參觀學習經驗。

  經驗不足 遇到困難不放棄

  夫妻倆每天仔細照顧生豬的吃喝拉撒睡,生怕有半點閃失。然而,由于缺乏經驗,當年9月飼養的一部分豬出現了混合感染。盡管請了畜牧專家來治療,但由于發現不及時,造成20余頭母豬、30余頭育肥豬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10萬元。

  “還沒見效就損失了一大筆,我沉悶了好幾天。”熊蓮說,事情發生后,父母勸他們,養豬風險大,還是放棄,重新選擇創業項目。

  雖然火熱的創業激情遭潑了冷水,但熊蓮和丈夫沒有就此放棄,而是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他們繼續投入,又從外地購買了一批良種母豬。與此同時,認真學習動物疫病防治知識,向有經驗的動物專家、獸醫請教,加強對養殖場環境衛生監測、消毒,嚴把疫病預防。終于,50余頭母豬全部成活開始生產。

  不忘鄉親 帶動村民共致富

  “熊老師,我家的仔豬這幾天在拉稀,不知道怎么回事,麻煩你來看看。”附近村民鐘幫文給熊蓮打來電話。接到電話后,熊蓮一起來到鐘幫文家。經檢查,熊蓮發現鐘幫文家的仔豬是由于吃了油膩的豬食導致腹瀉,幸好發現得早,及時治療,沒有造成嚴重后果。“誰家的豬生病,一個電話,熊老師就會來幫助治療。”鐘幫文說,熊蓮返鄉養豬致富后,還積極幫助鄉親們養豬致富。

  劉漢國是紅祠村2組的貧困戶,2016年,得知劉漢國想通過養豬來脫貧,熊蓮不僅為他規劃養豬場,提供母豬,還免費進行養殖技術指導。當年,劉漢國出欄肥豬50頭,收入10萬元。僅一年時間就實現了脫貧。

  “熊蓮夫妻是村上的返鄉創業帶頭人,他們致富不忘鄉親,幫助村民共同致富。”紅祠村黨支部書記粟紹全說,這幾年,他們先后帶動了6戶村民走上養豬致富的道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lishiyu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