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勉為我家提供優質茶苗,指導我種下4畝茶園,今年已有3畝開始產茶,還手把手地教會我制茶技術,幫助解決銷路,現在茶園收益加上在合作社務工收入,我每年能掙2萬多元,實現了脫貧致富。”近日,正在對茶園進行冬季整修的程灣鎮石頭莊村村民鄭永軍,談及桐柏黑明寺茶葉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保勉對他的幫助,曾因殘致貧的他感動不已。
在石頭莊村,像鄭永軍這樣通過種茶實現脫貧致富的村民目前已達40余戶。昔日的石頭莊,地處深山、一窮二白,群眾守著青山難賺錢,苦于脫貧無門道。如今已在鄭保勉等人的帶動下,該村已發展起茶園8000畝,年產干茶5萬余斤,實現戶均年增收近萬元。
“目前,全縣茶園總面積達到11萬畝,涉及全縣14個鄉鎮的87個村,其中貧困村36個,茶園開采面積6.2萬畝,茶葉年產量1860噸,產值5.5億元。全縣共有茶葉龍頭企業20余家,茶葉專業合作社40余家,茶產業從業人員達53000余人。桐柏榮獲‘有機茶鄉’稱號。”桐柏縣委書記莫中厚告訴記者。該縣商務局負責人說,今年前三季度,全縣茶葉出口創匯20537.78萬元人民幣,同比增幅17%。
政策推動。該縣對有意愿新建5畝(含5畝)以下茶園基地的貧困戶,由鄉鎮(集聚區區)免費為貧困戶提供茶樹良種,經驗收合格,按當年茶苗、茶籽市場價*性全額補貼給鄉鎮(園區)。在貧困村、茶產業經濟帶新建成集中連片50畝(含50畝)以上茶園基地的大戶、企業、合作社,達到規定條件的,經驗收合格,對茶苗*性給予每畝1500元的良種補貼;茶籽*性給予每畝500元的良種補貼。
項目拉動。多方整合資金、項目,投入茶產業扶貧,利用到戶增收資金鼓勵、引導貧困群眾發展茶產業;水保項目、農綜開發等涉農項目,重點向茶產業傾斜,2017年*一項新發展茶園近5000畝,進一步夯實了茶產業扶貧基礎。
旅游帶動。傾力打造茶產業特色旅游扶貧經濟帶,以程灣鎮程灣~曹河~石頭莊~岳溝~栗子園~鄧河(包括石步河水庫周邊)環線為主線,推動茶產業鏈條由飲用為主向吃、用、觀、賞等多領域轉變,促進三產深度融合,拓寬增收渠道,僅旅游一項就為當地貧困群眾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產業聯動。走“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產業化發展之路,利用龍頭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市場等優勢,帶動貧困群眾茶園增收、土地增值、就業增加,將再為貧困戶每年戶均增收4000元。
效益促動。隨著“桐柏紅”、“桐柏茯磚茶”的研制成功和暢銷,桐柏夏秋茶鮮葉資源得到充分利用,農戶、貧困戶增收較快。目前,桐柏茶園實現了春、夏、秋三季采茶、制茶收入,單產畝收入達7000元左右,其中高產茶園每畝收入達10000元以上。發展茶產業“三畝可脫貧,十畝能致富”,并且持續效益達可達五十年之久,茶產業持續扶貧后勁足。
“桐柏將繼續以貧困戶、貧困村的發展需求為依據,進一步建立健全茶產業扶貧的有效機制,加快脫貧攻堅步伐,建設好‘中原茶鄉’,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桐柏縣政府縣長賈松嘯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