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行業動態 > 哈爾濱:黑土地“減”出高質量發展
哈爾濱:黑土地“減”出高質量發展
農業網   時間:2018/12/7 10:49:00  來源:新華網  閱讀數:365

  休耕輪作、減肥控藥、秸稈還田……這些兼顧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減法”,推動黑龍江“十五連豐”。全省糧食產量、商品量、綠色有機面積均居全國首位,分別占全國的1/10、1/8、1/5,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保障優質農產品供給的“壓艙石”。

  休:讓黑土地“歇一會”

  幾十年前,這里是“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北大荒”。

  如今,這里是農業生產“十五連豐”、連續7年產糧全國*的“北大倉”。

  一直處于高負荷運轉的黑土地該“歇歇”了!今年起,黑龍江*次實行了有組織有計劃的休耕,休耕面積指標為140萬畝。

  “我家270畝水田地都休耕了,一休就是3年。”黑龍江農墾創業農場種植戶楊來說,休耕地每畝補貼500元,還有空出去打工,收入沒少。

  休耕可以培肥地力,涵養地下水。3年后,楊來準備把這塊地往有機農業方向發展。

  除了休耕,同一地塊逐年交替輪種不同作物,也能促進耕地休養生息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早在2016年,黑龍江省北安市革命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就開始耕地輪作試點,面積為5702畝。

  “輪作后土壤疏松,機械耕地更省油了。”合作社負責人李富強說,原來1公頃耗油50元錢,現在30多元錢就夠了。

  目前,黑龍江省休耕輪作總面積已達到1490萬畝,約占全國休耕輪作面積一半。

  減:讓農產品“綠一點”

  “過去產量低了就多上化肥,成本越來越高。”林甸縣農民王正義說,“大肥大藥”種出的玉米,1斤只能賣七八毛錢,掙錢很少。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2013年,王正義成立了漁香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專注綠色有機種植。

  化肥不用了,農藥少用了,玉米產量降了,但品質和效益提高了,“我們種的有機玉米,市場價是普通玉米5倍以上。”

  近年來,黑龍江在穩定產量、提高質量、增加效益的前提下,逐步實施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

  2017年,全省少用化學農藥(含除草劑)4030噸,少用化肥11.5萬噸。

  科技進步推動黑土地“減負”。

  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一間實驗室里,記錄了七星農場農戶的測土配方數據。

  “土壤缺什么,我們就施什么肥。”園區黨支部書記苑麗介紹說,2005年以來七星農場節約肥料近兩萬噸,節本增效超12億元。

  黑土地吃上“營養餐”。今年黑龍江省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1.8億畝,農業“三減”高標準示范面積3500多萬畝。

  綠色有機正成為農業生產新時尚。黑龍江省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已增至8000萬畝。

  還:讓百姓飯碗“牢一些”

  忙完秋收,黑龍江喬楚種植家庭農場把8000畝耕地的秸稈粉碎還田。“這是培肥地力的好事。”農場負責人喬志國說。

  近年,黑龍江省持續加大秸稈還田推進力度,很多地區探索秸稈漚肥還田。試驗證明,連續3年秸稈還田,耕地地力明顯提高。

  地上的秸稈在“還”,地下的水也要“還”。

  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的粳稻產區。由于常年抽取地下水灌溉水稻,地下水資源遭受枯竭威脅。

  黑龍江省啟動建設了多個灌區工程,以減少對地下水的使用。

  “附近4個灌區建成后可灌溉715萬畝,節省地下水約30億立方米。”黑龍江農墾建三江管理局水務局副局長董經財說。

  一些地區“還”得更徹底,不合理開墾的耕地直接退耕還林、還濕、還草。

  2005年起,富錦國家濕地公園開始退耕還濕,目前已超7萬畝。如今,這片濕地正成當地農民增收“法寶”。依托緊鄰濕地公園優勢,富錦市錦山鎮洪州村辦起了農家樂、采摘園。

  “我開這個小超市,*毛收入六七百元。”村里曾經的貧困戶王園林說。

  “休、減、還,看起來是‘減法’,實際是‘加法’‘乘法’,推動黑龍江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金會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hh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