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貴和,一個雙眼近視2000度的男人,為了一雙殘疾兒女,在村里租地養豬的故事,在重慶市銅梁縣東城街道花院村廣為傳頌,生活不易,養豬更難,田貴和苦學養豬技術,靠辛勞與努力養豬走上致富路。
田貴和 一個人人都大拇指的好男人
田貴和養豬,沒有什么豪言壯語,也并不是為了什么理想,他有一雙兒女都患有先天性腦疾,生活完全無法自理,41歲的田貴和眼睛近視2000度,摘掉眼鏡基本就成了盲人,家庭的重擔大部分壓在了何柱琴身上。
窮則思變,也為了孩子有個好的依靠,“娃兒生下來了,我們就要盡*的努力把他們帶大!”夫妻倆沒有怨天尤人,更沒有失去對生活的信心,而是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撐起了這個家。
開始養豬之后,家里的生活漸有起色,在重慶市銅梁縣東城街道花院村,人們一提起殘疾人田貴和創辦養豬場的事,都會豎起大拇指夸他是勤勞自強的典型。
在離村公路不遠的一棟簡易房屋里,是他們的豬舍,田貴和與妻子何柱琴經常在這里給母豬喂食,兩人的褲腿上也時常沾著污物,但他們就這樣樂呵呵地*天堅持了下來。
工資難養家 借貸干起生豬養殖
養豬之前,田貴和夫妻雙雙在廣西瓦窯場打工,后來為了照顧小孩,就回到了老家,在縣城工業園區一家企業做了幾年工,每個月靠一兩千元的工資養家。
“現在,他的眼睛看不清楚東西,在工廠里沒法干活了,我們就只好打別的主意謀生。”何柱琴指著田貴和對筆者說。
工廠的活干不了,就掙不了錢,可是生活還得繼續。田貴和夫妻倆經過考察市場,決定在村里規模養豬。
養豬需要一大筆錢,夫妻倆拿出自己平時省吃儉用攢下的錢,再通過向親戚借和向銀行貸款,籌集了50萬元資金。
2012年9月,夫妻倆租了3畝地,修建兩棟豬舍,辦起了初具規模的養豬場。為了節約資金,兩人起早貪黑地干活。
苦學養豬技術 能吃苦換來好收入
目前 ,他們家的養豬場里養有24頭母豬、500頭育肥豬,夫妻倆除了辛苦干活,還在堅持學習養豬技術,希望以后能夠靠科學養豬脫貧致富。
“目前*缺的就是資金了,每個月僅飼料錢就要一萬多塊,加上其他費用,一共要支出兩萬元左右。不過,前幾天賣了60頭仔豬,資金緊缺的矛盾已經緩和。”田貴和說。
盡管田貴和兩口子養了很多頭豬,但為了節省資金,沒有請人幫忙,他們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打掃豬圈、拌料、喂食,一個人頂幾個人用。“莫小看這個殘疾人家庭,他們太舍得下工夫了,太能吃苦了,村里許多健康人都趕不上他們。”村干部感慨地說。
年底,幾百頭肥豬就可以出欄了,除去成本,有幾萬塊錢的賺頭,明年計劃再向銀行貸點款,把養豬場的規模搞得更大一些。這是田貴和目前也是近期*的打算。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