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生產基礎條件薄弱、種植結構調整難度大、知名農產品品牌不多、農產品深加工能力低、農民增收難度較大,在我省農業農村經濟形勢總體向好的當下,這些問題仍然存在,若不及早解決,將直接影響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陳健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各級農業部門緊緊圍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超前謀劃、主動作為、開拓創新、扎實推進,“三農”工作取得了新進展新成效,“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作為農業大省,目前,遼寧*的發展不平衡,仍是城鄉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發展不充分。短板,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開闊思路,在推動我省農業產業、產品從‘有沒有’‘夠不夠’向‘好不好’‘優不優’上想辦法、求突破”。
自我省印發《關于在全省開展“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的實施方案》以來,省農業農村廳黨組立即將方案印發給各機關各處室和省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開展學習研討,認真查擺問題。全省農業戰線工作人員緊密聯系我省“三農”工作實際,圍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產業發展新增長點等內容梳理出13項研討題目。陳健表示,大討論恰逢其時,全省農業戰線將以此為契機,著力破除視野狹窄、自我封閉的局限,通過思想大解放,推動作風大轉變、能力大提升。
農業戰線解放思想,關鍵在增強農業競爭力,提升農民幸福感。陳健表示,我省農業戰線將以提高產業質量、提高產品品質、提高產業效益、提高創新應用、提高經營水平、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環境這“六提一改”為抓手,為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和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有力保證。
民以食為天,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確保糧食安全,遼寧責無旁貸。陳健表示,我省將通過優化種植結構、抓好綠色高產高效創建項目、實施好耕地輪作制度、做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等工作,不斷鞏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在不發生特大自然災害的前提下,全省糧食產量穩定在每年200億公斤以上。
“穩產同時要延伸產業鏈,提升附加值。”陳健表示,加工能力與生產能力不匹配,一直是遼寧農業的突出問題,所以,要加大力度,培育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龍頭企業,推進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力爭實現到2020年農產品加工集聚區主營業務收入達到950億元、年均增長7%的目標。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