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機化發展研究中心組織的2018年全國農機化形勢分析會在北京召開,來自農機管理、行業協會、制造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和媒體的專家、學者、企業家60多人共聚一堂,梳理分析2018年的農機化形勢,并對明年的農機化發展建言獻策。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張興旺出席會議并講話。
與會代表圍繞2018年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總體情況及走勢、區域農業機械化發展特點、主要農作物和特色經濟作物機械化發展進程、農機工業產銷形勢、典型農機產品市場需求和技術走向、農機科研與創新現狀、農機鑒定推廣以及相關扶持政策落實等進行了深入的交流。
有機旱作是山西農業的一大傳統技術特色,2018年該省加大了對有機旱作農業的扶持力度,爭取財政資金,在全省大力推進農田宜機化改造、機械化秸稈還田、農機深松整地、機械化生態保護、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等重點有機旱作農業工程,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黑龍江省在深松整地方面加大投入,實行了“一提高、兩敞開”政策,將深松補助金由2007年的每畝5元提高到每畝20元,部分地市還累加補貼,“兩敞開”則是在補助面積上不設指標,對有利于深松作業的具有深松功能的機具列入敞開補貼品目,2018年補貼100-200馬力拖拉機2889臺,其中200馬力以上拖拉機1530臺,目前全省100馬力以上拖拉機達到3.6萬臺。上海則加快了蔬菜生產“機器換人”步伐,圍繞綠葉菜播種、移栽和收獲等關鍵作業環節,發揮產學研推合力,在成功創建17個市級機械化示范點的基礎上,正在推進第二批次17個示范點的創建。江蘇加大了綠色環保農機裝備與技術的應用,在3個縣開展農業廢棄物處理機械化技術集成應用等項目,項目總資金100多萬元;農機“兩大工程”項目設立了5個節約復合型綠色智能農機示范推廣項目,總資金460萬元,主要用于購置農機裝備補貼和項目區農機作業、輔助實施和現場推廣演示等。浙江省2010年在全國率先將設施農業鋼架大棚作為試點納入補貼范圍,2018年正式將標準化設施鋼架大棚列入了農機新產品補貼范圍,激發了主體積極性,促進了高標準設施農業的蓬勃發展,在提高土地產出率的同時,促進了農民持續增收。在部司站的指導下,江西省作為牽頭單位,2018年承擔了農機購置補貼“手機APP+二維碼+物聯網確認”的“三合一”試點工作,力爭通過信息化手段做到補貼辦理*不跑,目前各項工作進展順利。廣西圍繞糖料蔗生產的全程機械化,在全程機械化模式形成、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作為典型的丘陵山區地貌的重慶則不斷加大土地宜機化推進力度,今年預計將完成2萬余畝土地的整治,為提升農機化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大行業協會及中國一拖、雷沃重工、江蘇久富等企業為與會者介紹了2018年農機工業形勢,從總體情況看,行業景氣度持續低迷,規模以上企業生產經營形勢嚴峻,無論在主營業務收入還是具體產品的銷售數量都出現了下滑,利潤連續負增長,從年初的個位數到10月份下滑17.2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也由過去的2419家縮減到2226家,主要農機產品的產量負增長面達到78%,拖拉機、小麥機、水稻收獲機、插秧機、烘干機全面下跌,這也導致企業家對明年的信心指數偏弱。但一片慘淡之中也有一抹亮色,截至10月,今年的玉米收獲機產量達到23782臺,同比增長33.67%。
分析會上,梳理2018年工作的同時,與會者也對農機報廢更新、新產品補貼、大馬拉小車、有效農機裝備供應、國三升國四、農機行業發展等建言獻策。在探討過程中,大家對堅持推進主要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積極發展畜禽水產養殖及設施農業機械化、加快改善和提升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條件、提升農機裝備制造科技創新能力、加快機械化信息化融合、助力鄉村振興戰略開好局起好步等方面形成了共識。
張興旺在總結講話時指出,此次會議是一個溝通交流情況、問診把脈走勢、分享成功經驗、集聚各方智慧的會議,要求政、學、研、造、推、用等各方面攜手共進,認真思考與農業機械化相關聯的重大問題,立足發展農業機械化讓鄉村更美好,在新時代交上農業機械化的滿意答卷。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