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美女到高潮,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香港曰本韩国三级网站,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歡迎來到 農業網 [ 請登錄 ] [ 免費注冊 ]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網首頁 > 農業資訊 > 國內綜合 > 保證食品“放心”須管理“用心”(圖)
保證食品“放心”須管理“用心”(圖)
農業網   時間:2018/12/10 9:35:00  來源:經濟日報  閱讀數:385

食品安全

  日前,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和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生態農業與食品安全論壇上,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守衛百姓的食品安全,需要從田間到餐桌嚴格落實好食品安全共治機制,同時需要政府強化監管責任,各企業、單位共同努力。

  杜絕源頭污染

  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公頃化肥施用量是世界平均用量的4倍,農藥年使用量達180萬噸,其中超過50%的農藥進入土壤和水體,甚至使病蟲害的免疫能力增強。

  “一旦源頭發生污染,后面再通過加工、包裝、運輸到餐桌,恐怕都無法解決前期遺留下的污染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認為,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在于對源頭監管的忽視。保護舌尖上的安全,空氣、土壤、水等環境因素缺一不可。不僅如此,生態農業還要少用化肥化學農藥,既要環保也要生態建設,致力于創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食品安全首先要保證原材料安全、農產品安全,我們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和嚴格控制,實現化肥和農藥整體施用量降幅達90%以上;同時構建農業食品安全監管追溯體系,實現全鏈條安全監控。”云南省玉溪市市長張德華表示,去年玉溪成為首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未來將積極打造結合生態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

  “當前,食品安全問題是世界各國都在面對的巨大挑戰。建立生態農業企業誠信體系,淘汰落后種植及生產方式,實行風險分析與管控,保證食品全產業鏈安全,就是保障消費者利益,進一步推動國際貿易合作。”歐盟委員會衛生和食品安全委員維特尼斯·安德留凱伊提斯說。

  強化企業責任

  在經濟和貿易全球化的今天,“一個標準、*認證、全球通行”成為食品安全的基礎支撐和關鍵因素。

  “近年來,我國已完成5000項食品安全標準的清理整合,發布了122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持續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建設。”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局長張茅指出,但與發達國家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農藥、獸藥殘留及食品添加劑等安全標準還有較大不足,產品標準缺失、滯后問題仍比較突出。

  在食品安全標準建立和更新中,少不了企業參與。“企業應當作為標準制定的主體單位,標準才能更接地氣、更具有實操性。”江蘇中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朱永祥表示,只有當企業擺正守護食品質量的“高姿態”,才能靈活應對安全風險。對此,來自達能公司的全球執行副總裁歐陽伯堂亦有同感,“我們在全球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營,獲取信任的基礎是要保證為消費者提供*標準的食品產品”。

  “作為法國獲得認證食品*多的大區,凡是在奧克西塔尼獲得高標準質量認證的產品,每年都要接受獨立測評機構檢驗,以此得到農民、業內人士及消費者認可。”法國奧克西塔尼大區副主席米歇爾·佳利格表示,堅持高質量認證產品,是保證全球消費者放心購買的基礎。

  國家衛健委食品司司長劉金峰介紹,我國已建立了食品安全風險檢測和風險評估制度,并在全國范圍內興起網絡實驗室和疾病檢測醫院,連續10年收集了2000多萬個數據,開展了100多項風險評估,為食品安全標準制定和修訂提供了科學依據。下一步,我國還將力爭到2020年完成不少于300項標準制定,著力構建中國人自己的食品法典。

  創新防控手段

  “沒有原料的安全,就沒有食品加工業的安全,但這在人多地少的中國實行起來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大集團副董事長楊小平認為,食品安全不僅要有監管的努力,還得靠科技幫忙。“正大建立了一套獨特的質量監管體系,發展新技術、新生產工藝標準和服務質量,立足‘工業4.0’,在國內建造了若干個無人工廠,連生產水餃都不依靠人了,*程度消除人的出錯概率。”楊小平說。

  法國法蘭西大區副主席安德烈·勒克萊克分享了大區內食品安全發展的四大研究方向,包括生物精煉加工、植物蛋白研究,以昆蟲為主的食物飼料鏈、數字與機器人應用。“比如,通過發展生物精煉技術,我們從玉米、小麥中提取了150多種物質可用于食品、化妝品和制藥產品,這些都得益于科技創新。”

  扎根在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的民營企業燕谷坊,為農業注入了智慧力量。“武川縣境內4800多平方公里,人口僅約17萬人,農民就占了14萬。一手農民、一手消費者,如何將這14萬農民與廣大基于健康需求的消費者連接起來,是我們打造健康食品品牌的初心。”集團董事長何均國介紹,公司在武川縣投資超過2億元構建農業大數據中心,結合農業物聯網與智能制造,以發展全谷物健康食品,促進整體供應鏈高水平發展。

  強化食品安全工程全鏈條生產環節監管,落實企業對原料供應和生產加工的主動控制權,增進從農民到生產者、從企業到政府監管者的誠信意識,以期從根本上杜絕造假、販假這一獲利“捷徑”。

  張茅表示,隨著科技發展,食品生產成分日益復雜,在給消費者帶來福音的同時,也給食品安全帶來了新的挑戰。食品安全監管不僅是行政行為也是科學技術,要建立與標準體系相適應的檢驗檢測、技術支撐、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監管科技水平,不斷筑牢從農田到餐桌的各道防線。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網編輯:agronetwy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網”(Agronet.com.cn)聯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email protected],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