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溫泉水灌溉,用農家肥施肥,人工除草,科技除蟲,不用化肥和農藥。”說起自己的溫泉有機稻米致富經,家庭農場主李秋民如數家珍。
今年37歲的李秋民是河北省秦皇島市北戴河區蒲蘭村人,吃農家飯長大的他一直有個夢想——“讓咱老百姓吃上放心米,嘗嘗咱農家飯的本真味道”。
2015年,他毅然辭去穩定的工作,在國家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政策引導和鼓舞下,踏上了種植無公害稻米的追夢之旅。
“受地理條件制約,咱這并不是稻米的主產區,所以要做就做精品稻米,在質量上取勝才是我們農場的出路。”李秋民看準了鄰村小泥河村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從村民手中流轉了10多畝土地。
“溫泉水水質硬,收成咋能好?”面對著村民的質疑,李秋民卻對自己充滿信心。
創業伊始,由于種植經驗欠缺,加之土壤板結,水稻因“營養不良”出現大面積倒伏。本想利用溫泉做文章的李秋民反被溫泉“燙了手”。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著實讓他傷透了腦筋。
面對種植和經營難題的,還有全區200多名家庭農場從業者。北戴河區政府通過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加強對家庭農場從業人員的技術培訓,給從業者們提供堅實“靠山”,解決了大家“想致富缺技術”的難題。
“專家來我的稻田現場指導,通過培訓了解了土壤深松概念,這可解了我的難題啊!”李秋民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激動不已。他說,區農牧局出資對全村的耕地都進行了免費深松作業,土地板結問題得以解決。
深松后的土地蓄水能力得到提升,通過儲蓄天然降水,巧妙中和了溫泉區的水質,土壤滲透力增強也使稻苗對有機肥料養分的吸收率提高。
“秋民家庭農場的大米營養豐富,有機質和礦物質含量高,做出的米飯油光锃亮還好吃。”來自福建的客戶王女士贊不絕口。
北戴河區農牧局農經科科長單偉娜介紹,北戴河區現在共有家庭農場38家,經營土地面積1011畝,實現了流轉土地效益的*化,產生了越來越多新的家庭農場主。
如今,李秋民的農場種植面積發展到150余畝,稻米遠銷福建、廣州、深圳等地,今年收入達50多萬元。
“接下來我打算把自己‘好吃又高產’‘礦物質含量高’的溫泉水有機稻注冊商標,形成獨有品牌推向更廣大的市場。”李秋民說。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