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即墨區被農業部評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市、區)”。全區農機總動力達109.6萬千瓦,農業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87.1%。
近年來,即墨區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農機合作社“一化三中心”建設、星級農機合作社創建、師承制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完善“自主購機、帶機核實、直補到卡”的辦法,推行一站式、分區域巡回、分類別核實、預約審核服務,在創新便民服務中落實責任。調整補貼范圍,對花生機械、植保機械、烘干機械和秸稈還田機械進行重點和累加補貼,對本地藍村大米、白廟芋頭等特色產業所需機械實行優先補貼,近3年來共爭取上級購機補貼6420萬元,補貼各類機具2584臺,拉動農民投入1.48億元,在重點扶持中擴大了普惠面,農機裝備水平實現歷史性跨越。
為實現農機農藝高度融合,凸顯節本增收效應,農機局專門聘請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制定了適合該區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依托農機專業合作社,建立了糧食作物生產、經濟作物生產、機械化高效植保、糧食烘干等示范基地,以點帶面,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據專業機構測算,小麥、玉米、花生每畝比傳統方法增收節支分別達到100元、130元、200元左右。
實施地力提升工程,2015-2017年完成深松作業面積55.8萬畝,全區深松整地覆蓋率達到75%以上;實施花生機械化生產突破提升工程,在適宜區域試驗應用挖掘鋪放、撿拾摘果兩段式收獲技術,突破花生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實施機械化秸稈綜合利用工程,大力推廣秸稈打捆機械,區財政對秸稈打捆機實行累加補貼。全區小麥秸稈打捆機爆發式增長,一年內新增107臺。
對農機合作社服務功能進行準確定位,通過“一化三中心”建設,精心構筑起新時期農機合作社發展的標準框架和體系框架,投入農機項目資金300余萬元,引導農機合作社自籌400余萬元,建成集“農機推廣培訓中心、農機社會化服務中心和農機維修中心”于一體的農機合作社16家,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8處,帶動全區農機合作社從“遍地開花”轉向優質服務,年服務農戶16萬余戶,作業服務面積達279萬畝,成為農機新技術推廣和農業生產的主力軍。
在青島市率先開展農機“師承制”培訓,從全區挑選10名在農機維修和農機操作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師傅,每年培訓30名農機行業年輕有活力的徒弟。完善由“區農機化校-陽光實訓基地-農機合作社培訓中心”組成的新型農機教育培訓網絡,建成陽光實訓基地4處,農機合作社培訓中心16處,舉辦各類農機新技術培訓班32期、新技術現場會12次,培養了一批善于經營管理、掌握農機化技術的帶頭人,為農機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相關新聞更多
新聞關鍵字: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