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已經出欄了3000只,全都是地道純正的宜昌白山羊。”近日,在湖北省宜昌市長陽賀家坪鎮紫臺山村,長陽永興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尹春云曬出了今年的“成績單”。
2015年,回鄉創業的尹春云在先后試水核桃種植、林下魔芋種植等產業后,專心致力于宜昌白山羊的保種和育種工作,并先后掛牌成立了院士專家工作站、科學家工作站。
現如今,一片好山好水又為公司帶來了新機遇。11月22日,規劃總投資近5.8億元的長陽清江生態牧旅走廊項目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位于牧旅走廊的核心區域,尹春云對公司發展有了新計劃。
“這里正在建設一個牧旅生態度假村,預計明年5月就能開門迎客了。”望著養殖基地外一片正在加緊建設的木質房屋,尹春云談起了自己的構想,“除了做度假村,我還打算建一個宜昌白山羊博物館,專門展示宜昌白山羊的前世今生。”
一手抓旅游,一手繼續做好宜昌白山羊的保種、繁育、開發,尹春云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牧旅融合,就是把生態與產業融合,旅游要搞,產業也不能丟。”
“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愿景固然很美,但養殖帶來的草場損耗是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如何既留住游人眼中的風景,又不影響養殖產業發展?尹春云有著自己的“小算盤”。
跟著他的腳步來到公司院子一角的大門外,穿門而進,一條古韻十足的長廊直通山崖邊的一處亭臺。憑欄而立,遠處云霧繚繞,空氣清新,崖下依稀可見綠草斑駁。
“眼下我們正在做宜昌鴨茅保種及示范種植工作。”尹春云介紹,宜昌鴨茅不僅四季常青,而且耐踐踏、產量高,是一種經濟效益很高的優質牧草,“如果這種牧草能夠大范圍推廣,不僅能夠解決山羊養殖牧草需求,還能讓牧旅走廊四季常青。這樣的牧旅融合才是真的和諧、可持續!”
尹春云說,目前,公司正在搭建農牧產品網上平臺交易中心,通過牧旅走廊這個大平臺,把宜昌白山羊和當地特色農產品推介出去。
把目光放在全市,關于牧旅融合,夷陵區百里荒經驗十足。從“荒煙幾家聚”到游人紛至來,牧旅融合讓這個高山牧場化身草原風景區,來了一場華麗逆襲。該景區基于萬畝草場打造觀光體驗式牧場,放羊、剪羊毛變成了體驗活動,牛羊肉也變成了旅游產品。
“百里荒的轉型和長陽牧旅走廊的建設,是宜昌全力推進牧旅融合的縮影。”市畜牧獸醫中心主任沈洪學說,“有效整合山場資源和牧草資源,把牧業和旅游兩張‘皮’貼在一起,不僅是*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是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價值鏈,提高附加值的生動實踐。”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