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培訓班暨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專題培訓班在當陽市舉行,要求各地要著力打破“人錢地”資源供應界限,培育壯大產業融合發展主體;補齊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短板,讓農民共享產業融合發展成果。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農村產業融合的主力軍,但受人才、資金和用地等瓶頸制約,發展水平不夠,競爭力、帶動力不強。如何打破界限,實現資源共享?廣水每年列支1000萬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村產業融合項目,整合涉農資金撬動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出臺優惠政策吸引農村產業融合緊缺人才,并與20余家高校院所簽訂了技術合作協議。恩施市白楊坪鎮探索對新建農業基地及開發“四荒地”從事農業生產的,納入土地治理項目予以支持。
農民增收是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目的,但因利益聯結機制不完善,難免出現“富了老板,涼了農民”現象。如何補齊短板?當陽召回能人葉紅林,在林橋村建成2000多畝有機藍莓基地,開發出藍莓酒、藍莓汁等系列產品,每年舉辦“藍莓節”,年銷售額過千萬元。企業將增效與村民增收同步,常年安排300多村民就業,年人均收入約3萬元。漢川南河鄉引進和培育市場主體時,農戶除獲得510元/畝的流轉費外,還組團加入蔬菜專業合作社,畝均生產綜合成本下降35%,畝平增收3000多元。
省發改委中部辦主任劉蘄岡要求,各級發改部門在加快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中,要著力破解用地難、融資難、融資貴等瓶頸。鼓勵各試點示范縣(市、區)、示范鄉(鎮)采取貸款貼息、擔保費補貼、風險補償等措施,為新型經營主體貸款、申請發行企業債等進行增信。探索統籌城鄉建設用地整治和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拓寬融合發展空間,在制定縣域土地利用計劃時,單獨安排一定比例用地計劃指標,用于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培訓班上,劉蘄岡就做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編制做專題輔導,省發改委農經處處長徐光解讀《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省社科院農經所所長鄒進泰講解了促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和方法。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