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今年9月,《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正式發布,細化實化了鄉村振興各項工作。鄉村振興戰略為何提出?難點在哪里?究竟怎么干?圍繞這些熱點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云華做出了回答。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突出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張云華認為,要深刻認識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如果鄉村衰敗就不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鄉村振興,國家現代化離不開鄉村現代化。
第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新中國成立69年來、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鄉村發展卻相對滯后,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在鄉村*為突出。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指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三農”工作戰略定位和抓總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與戰略定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千頭萬緒,需要抓總,鄉村振興戰略就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
鄉村振興有利條件和難點在哪里?
在張云華看來,鄉村振興在新時代背景下有諸多有利條件,這些有利條件主要在: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鄉村振興,十九大報告再次強調必須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是鄉村振興的政治優勢和體制優勢。今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完善黨的農村工作領導體制機制,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建立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績考核制度,將考核結果作為選拔任用領導干部的重要依據。
第二,政府大力支持鄉村振興的優勢。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十九大以來,各級政府、政府各部門紛紛出臺支持鄉村振興的文件,相應的規劃、財政等方面都會支持鄉村振興。
第三,鄉村自身優勢。鄉村有廣闊天地,有美麗自然的環境,有清新的空氣。城市不一定具備的優勢,鄉村恰恰能起到補充作用。要認識到鄉村的獨特優勢,把鄉村的優勢挖掘出來,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農村的復合功能,形成適合鄉村發展的產業、適宜人居的鄉村環境。
張云華也指出,鄉村振興也面臨很多難點,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主要包括:*,根據鄉村發展的趨勢,特別是人口變動趨勢,要因地制宜進一步制定鄉村振興具體規劃;第二,農村勞動力、人才流失問題,缺人的問題;第三,農村資金流出的問題,缺錢的問題;第四,農村缺地的問題。
鄉村振興關鍵要進一步改革
張云華指出,縱覽農業農村改革四十年的歷程,有兩條經驗*為關鍵、難得:一是賦權,二是市場化。在農業農村改革和鄉村振興的新起點上,賦權和市場化仍然具有很大的改革空間,將會為鄉村振興提供巨大的動力。
未來,鄉村振興從哪些方面發力?張云華認為,關鍵要進一步改革,依靠改革解決問題,創造價值。改革的目的是農業農村現代化。
首先,農業現代化。通過農地流轉、進城落戶農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等方式,提高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水平,提高農業效率。其次,農村現代化。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水平,讓現代化的生產生活方式覆蓋農村地區。
如何發揮政府和市場的作用?張云華指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這是對如何發揮市場和政府作用的指導性意見。在鄉村振興中,政府的作用在于公共性、公益性、基礎性事業,政府支持、引導、設定規則使市場更好地發揮作用。政府不可能包辦一起,要講究效率、避免浪費。使市場發揮作用關鍵還是要進一步改革,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打破城鄉二元土地制度壁壘,打通制度通道,構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制度框架,放活宅基地使用權以及農民房屋財產權流轉,讓市場在配置土地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改革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讓市場在配置農業資源、農產品中起決定性作用。
針對鄉村振興“錢從哪里來”的問題,張云華認為,*,政府財政投資,政府不能包辦,要有長遠認識和規劃,不能浪費,講求效率;第二,社會資本不能與農民爭利,而要優勢互補,為農村農民生利;第三,信貸資金要下沉到鄉村,發現農業和鄉村的可貴之處;第四,鄉村自身的資源與優勢。通過市場的力量,等價交換,鄉村資源要轉變為資本、資金,實現價值。土地、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價值。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對于“怎么留住人”的問題,張云華表示,*,讓留在農村做農業、做其他產業的人能掙到錢。現代化的生產方式。農民也不能太辛苦,提高生產效率,利用機械化、智能化的裝備;第二,讓留在農村的人享受便利的基礎設施,完備的公共服務,享受美好生活。還要吸引城里人進入。未來,在農村的居住的不一定都是農民,還可以是很多城里人。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