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貴州省納雍縣樂治鎮緊扣產業脫貧目標,“五字聯動”發展茶葉產業。
“領”,突顯黨建力量。成立茶葉種植工作專班,由黨委工作組組長任總指揮長,鎮長任指揮長,掛村領導任工作組組長,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強力推進茶葉種植;由戛泥壩、塘壩、史家街、樂治、青杠等社區黨支部牽頭,在黨委茶葉種植工作專班領導下,抓好思想動員、土地流轉各項工作。
“引”,選好龍頭企業。組織人員到省內外有茶葉種植經驗和資質的8家公司考察和洽談,引進資金雄厚、資歷深厚的蒲江縣吉豐苗木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樂治茶產業龍頭,發展3000畝茶產業。
“放”,創新產業模式。深入研判,確保茶產業在樂治落地生根,惠及群眾;由合作社出種苗和技術,群眾負責在自家土地上栽種,翻犁土地、茶苗管理、雜草清理、畫線、覆膜等均由群眾自己負責,費用合作社承擔。茶場歸流轉土地的群眾所有,合作社負責按保底價回收茶葉。
“訓”,提升種植技能。為確保茶苗種植如期推進,12月4日,樂治鎮黨委政府牽頭,合作社在高枧村組織召開茶葉種植培訓會,戛泥壩、塘壩、史家街等社區選派100余名茶苗種植人員參訓。培訓中,專業技術人員手把手指導參訓人員,確保群眾掌握茶苗種植技術,為茶苗種得好、產得出、有效益提供了技術保障。
“收”,增加群眾效益。群眾每在自家土地上種植1株茶苗,合作社付給群眾0.1元工錢,按日結算。之后三年內的田間管理,由合作社按每畝1000元的標準支付給群眾,群眾得到土地流轉費用的同時,又得了管理費用。三年后的初產期,合作社不再付給群眾土地流轉費,群眾變身茶農,合作社按保底價80元每公斤回收群眾茶葉,市場價高于保底價時,合作社按市場價收購。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