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區蔭營鎮馬莊村的張義平,從2015年開始養殖土雞,邊養殖邊積累經驗。如今,雞存欄量從*初的200只發展到1000余只,重點推廣生態養殖技術,主要養殖品種為蘆花雞。張義平說:“4年來,我的精力全部用在了養雞上,先后投入幾十萬元,得到的回報是經驗的積累。現在,養殖技術相對成熟,生產逐漸穩定,下一步的目標是拓寬銷路,讓優質的雞蛋賣上好價格。”
今年46歲的張義平,20多年前便考取了駕駛證,離開了村子,在外面從事運輸工作。近幾年,隨著年齡的增加,張義平眼瞅著身體不像前些年那樣結實,也不愿再過四處奔波的生活,同時看到國家強農惠農政策的普及,便萌生了返鄉創業的想法。
張義平認為,農民離不開農村;想要發展,一定要圍繞農業這個中心。“城里生活多年,經常聽到人們希望吃到安全放心的農產品這句話。”他說,小的時候,家里養過雞。當時,不用打針、喂藥,雞照常生長、下蛋,雞肉、雞蛋的味道也非常好。用農村*簡單的方式,喂養出*的雞,產出放心的蛋,成為他創業的動力和目標。
時下,*流行的養殖技術莫過于生態養殖,這與張義平的創業初衷高度吻合。張義平了解到,發酵床養雞是一種合理有效的生態養雞技術,主要通過菌的活性分解雞糞,既做到雞糞的有效處理,還能實現零排放、無污染、無臭味,又能為雞的健康生長提供*適宜的生態環境,使雞生病少、生長快、產蛋多,蛋的品質好。
張義平養殖起步便使用了這項技術,并進行了長遠的打算。他將秸稈粉碎后,購買益生菌等用于發酵,為雞打造出了舒適的“生態床”。張義平說,發酵床養殖,是生態養殖的基礎。發酵床可以定期更換,廢棄后還是好的農家肥。
張義平利用村里廢舊場地搭建雞舍,購買了600只雞苗,開始養殖。他沒有喂養一般的飼料,而是用小米伴著蛋黃喂養。*終因技術不過關,幾個月下來僅成活約200只。2016年,他第二次購買了雞苗。但因兩個晚上雞舍燈開得較遲,小雞擠成了一堆,死了四五十只。“剛開始,肯定有損失,但不能灰心,一定要堅持。”張義平這樣安慰著自己。
這幾年,妻子和孩子生活在城里,張義平長年生活在村里與雞為伴。他抽時間去外地學習養殖技術,并通過上網查資料解決問題。同時,他把雞當成了寶貝,精心飼養,時時刻刻操心,不敢有一絲怠慢。
張義平通過觀察雞的生長習性,摸出了養雞門道。首先,引進好品種蘆花雞。蘆花雞是一種瘦肉型雞,適應北方的生存條件。近幾年,市場價格相對穩定,每公斤雞蛋30元,每公斤雞肉50元。其次,用中藥材喂養雞。像蒲公英、馬齒莧、荊棘、金銀花等具有清熱解毒功效中藥材,本地就有。張義平親自采集藥材并熬制成湯喂雞。有了好的品種再加上科學的喂養方式,張義平養的雞成活率逐年提高,雞蛋的品質也逐步被市場認可。
農業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